显示标签为“投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投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3檔高股息養我一輩子

好的股票,可以養你一輩子,你相信嗎?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蔡海茲如此描述早年的投資模式。

投資不一定穩賺,工作也不是鐵飯碗。做研究員多年,每次遇到不景氣,公司都會先從研究部門先砍人,「2001年網路股災後,市況不好,我爸媽擔心有一天會裁到我,一直勸我去考公務員。」但蔡海茲沒去看考試用書,反而把當時新上市的《富爸爸,窮爸爸》翻了好幾遍。 

他發現,清崎是靠買入好資產,然後從資產中得到豐沛的現金,再進行投資,因此致富。而清崎和他最大的差別,在他買賣股票只想賺價差,努力要賺「一次性收入」,並沒有設法讓持股變成一種「持續性收入」。 

但是,按照清崎的建議,把配股、配息滾進投資帳戶,隨著投資股票的市值長大,配息跟著大增,「如果1年配息足夠1年生活之用,只要投資的公司不出事,股票就不必賣,錢就會一直流進來!」蔡海茲分析。 

單有觀念還不夠,他再用高股息股中鋼做試算。他把中鋼自1991年至2000年的每年開盤價、配發的股利等數據全部找來,以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加上前1年配息,在開年第1天開盤就買進,如此連續做10年,結果發現,總投入現金是100萬元,10年累積的資產總值可達140萬元。 

那段期間,先後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災,中鋼股價從最初買進的29.5元,最高漲至36元,到2000年最後1天收盤時,跌到19.9元,但仍能創造每年平均7%的利息收益,比做價差安全、簡單,獲利又比銀行定存高又穩,蔡海茲因此打算,除中鋼外,再挑兩檔高股息股,打造自己的現金流果樹。問題是股票要怎麼挑? 

身體力行,挑出高股息股
每年每檔投入10萬元只買不賣
 

蔡海茲以中鋼為範本,挑選在公司經營上,必須業績長期穩步成長,財務穩健的產業龍頭股;其次是公司股利政策要均衡穩定,即使遇到景氣不佳,仍可用保留盈餘來分配股息。 

對此,嘉實資訊副總經理王錦樹分析,高配息股因長期財務和績效穩健,除權除息後,多半能填息,基本上股價波動不太大,長期投資,很有利。 

蔡海茲花1個多月詳讀財報確認,由於設定投資金額是1檔股票1年投10萬元,因此從本益比在10倍以下、股價在20元以內的股票篩選,最後選出中鋼、台橡、超豐3檔高配息股。 

由於這方法至少要持續10年,對習慣買股賺價差的蔡海茲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控制自己,不受股價波動影響,每年定期買進,不能因股價漲跌就賣出,必須像機械般反覆操作。玉京財經資訊執行長汪潔民就分析:「做慣價差的人,只想掌握波段,1年賺20%〜30%。所以行情一來,股票就抱不住,會賣掉。」 

為了解決汪潔民點出的問題,蔡海茲先把自己投資的資金重分配,1/2還是做價差,賺一點額外報酬;另外1/2加上年終獎金,就存進3檔高配息股票去累積財富。因此,他還另外開了一個證券交易戶,並把操作原則告訴營業員,請營業員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不必管股價,就用每年底固定存入的資金,連同前1年配發的股利,全數買進指定的股票。 

坐享豐收,退休金有著落
未來月領6萬不成問題
 

前3年時,現金股利只小幅增加,但比起做賺價差,這裡的操作不需貼盤太近,壓力小,也不會焦躁,蔡海茲已經很滿足。到了第4年,資產增值加速,尤其是台橡,每年累積的現金股利以1倍左右的速度成長。「再做4年,每月累積到6萬元以上,我就不用工作、可以提早退休了!」 

雖然,這兩年景氣不好,股利縮水,但蔡海茲評估,這只是短期影響,而且定額投入的10萬元可買進更多的股數,果樹的規模反而增加得更快,配息收益甚至可能大增,讓他不必再等4年,就能提前退休。「現在,正是執行這方法的黃金期,可以把你失去的退休金再『存』回來,」蔡海茲說。 

清崎曾說:「投資,是一個透過簡單、機械化操作就可以致富的過程。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認為,投資致富,過程很神奇,不可能這麼簡單、單調而枯燥。」花6年為自己打造一個穩定現金流的果樹,現在,蔡海茲也相信,做投資,簡單比複雜要好得多! 

汪潔民指出,蔡海茲的投資策略,其實上市櫃企業的老闆們都是這麼做,「用股票複利滾錢,才是真正有錢人會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執行這方法並不難,本金也不用多,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執行!

*以股養股 不怕股市漲跌都能賺

蔡海茲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以30萬元買進3檔股票,每年配股續抱,配息就在隔年和30萬元本金一起買進股票,以第1年來看,經過試算3檔股票市值就翻漲為55萬7,685元(市值=[本金÷3檔股票第1個交易日開盤價+3檔股票配股]×最後交易日收盤價+3檔股票配息),6年下來,資產長大1.68倍。 

*想學養股術,可以這樣做: 
(一)挑出值得投資的股票

1.公司財務長期穩定: 過去10年,營收穩定成長 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獲利不一定要年年成長,但長期呈上升趨勢,原則是: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平均值>近5年平均值>10年平均值 

2.過去5年~10年的股利政策均衡而穩定。 

3.公司是產業龍頭。 

4.依你每年可投入預算,挑選股價適合的標的。

(二)進場執行 

1.第1次買股,可用兩個原則注意股價: 本益比在10倍以下 買進股價是否夠便宜?可用股價淨值比(PBR)做參考指標,愈低就愈具投資價值。 

2.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 
第1年開盤第1天,買進10萬元 
第2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1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 
第3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2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如此反覆操作至少10年。

在累積到夠你用的現金流之前,現金股利一定要再滾入,不能領出來,直到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不用賣股票,就完全可以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三)追蹤與調整 

1.每年檢視數據: 查看營收、獲利的數據,若5年到10年期長線走勢往上,就可安心續抱。 

2.留意經營狀況: 當出現年度虧損時,要開始注意接下來的經營表現,若第2年產業景氣沒問題,公司營收和獲利仍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四)不斷的心理建設

1.不受股價漲跌影響: 每年買股時,不要受股價起伏影響,因為你是要賺現金流,不是賺價差。 

2.堅持長抱: 堅定的持續長抱,連存10年~15年都不去動用,股票複利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專家看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余弘仁:要賺股息,也要省稅金 

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及「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東參與除權息,可享股利或股息報酬,也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根據過往紀錄,傳統產業股,可扣抵稅率高,通常在15%〜20%以上,較無稅負問題;至於電子業,因已享有租稅優惠,可扣抵稅率就低,投資人就易有稅負的負擔。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經理黃昭棠:定期檢視個股的股利政策
小心企業會調整股利政策,例如向來採高股利政策的鴻海,今年就調降股利。 長期執行須小心如果公司獲利不佳,有可能發不出股息。 在產業與景氣出現變化時,注意個股經營、股利政策的調整,建議每年檢視1次。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detail.aspx?p=1&id=36324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投资?自住?三思而行

 针对这一连串问题,业界人士指出,在新的2014年,如果准备买来自住,依然可以按原定计划进行,假如买来投资,应该三思,除非卖主能降低產业要价,而且在仔细计算后,认为可行才宜买来投资。
实力產业经纪公司总裁陈建业指出,巴生河流域的屋价介於偏高水平,財务能力条件若许可,而且又物色到自己还满意的房產单位,当然可以进行购屋计划,可是,与本身財力条件相差太远,最好不要勉强硬撑。
资深估价师张仰荣认为,假如屋价太贵,租屋是可行的,许多时候,由於屋价超高,当你最后供完房屋贷款,你可能发现其实所支付的贷款分期,远远超出原有贷款的数额,可能比贷款额多了一倍,甚至两倍也有可能,如果这笔资金用在其他方面的投资,说不定可以取得更高回酬。
租屋可行
不过,陈建业表示,这比较適用於条件相距太远的人士,否则,还是儘量设法购买一个在日后属於自己的单位,而不是长期租屋,避免经常被迫搬家。
收入有限
想拥2屋不易
说到搬家,张仰荣说,並不是说有了本身房屋的人就不需搬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可能因为工作、人生规划需要从这个城市,搬去另一个城市,未能购买一间属於本身房屋的人,也不需过於担心,毕竟在人生的旅途中,诸多世事皆难以预料。
当然,多数人努力工作的目標,一般都希望头顶上有片屋瓦,这是很正常的想法,以便实现“居者有其屋”
目標,因此,已有一间房屋的人,不要跟进大队,再去购买一个单位,准备出租赚取租金;如果认真计算,不难发现,租金所得未必足以概括投资本金,因为贷款利息在复利的基础上滚动,翻滚之后数目將相当可观,其实划不来。
购屋供屋不简单
张仰荣继续举例说明,以大马人的平均收入,欲多购买一间房產单位並不容易,他以家庭中等收入月薪8千令吉及低薪收入3千令吉为基础,来说明购屋、供屋其实並不简单。
例子一:中等收入家庭(月薪8千令吉),扣除公积金、所得税、杂货、汽车贷款、汽车维修、出外用餐、孩子教育与相关开销、孩子零用钱、其他开销,住在本身房屋(不需付租金),大约剩下2千令吉。
这2千令吉,只能作为购买一间30万令吉房屋的分期付款,而且供期长达30年,意即申请者年龄不能超过35岁,这其实是相当大的挑战。
例子二:低收入家庭(月薪3千令吉),一样是扣除公积金、所得税、日用品、汽车贷款、汽车维修、出外用餐、孩子教育与相关开销、孩子零用钱、其他开销,住在本身房屋(不需付租金),大约剩下600令吉。
看看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每月盈余600令吉,只能购买一间价格不超过10万令吉的廉价房屋,严格来说想要购买房屋並非想像中容易,购屋梦想也是大马人的困境。
须量力而为
另外,在新的2014年是否准备卖屋、然后转换一间比较大的房屋,以便一家人住得舒適一些?业界人士指出,如果本身財力充裕,看上自己属意的房產单位后,可以先买下来,然后才开始进行卖屋计划,这样就不会卖了屋子,无法跟上后来买屋的步伐,间中陷入几个月没屋可住的窘境。
假设担心万一接不上轨道,在卖屋时可以和新买主商量,需向新买主租几个月房屋,因为自己购买的房屋仍未办好手续,而且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装修,买主同意了可以售卖。
多数人需要卖屋、换屋,才可能拥有另一间新的房屋,这种情况很普遍,毕竟拥有较大、较好的房屋,並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计划。
我们先说未有房屋一族在新的一年,是否要不顾一切敲定购屋计划,或是继续租屋、租房,不要烦恼购屋的计划。
年轻人优势
房贷供期长
大家可以理解,购买房屋是许多人,特別是年轻人理財规划的远大目標,年轻人购屋的优势是房贷供期比较长,每个月的分期付款数目比较小;不过,劣势是所拥有的首期购屋款可能比较少,需要借助长辈的財力才能实现购屋梦想。
此外,年轻人的工作如果薪酬高,从事的行业稳定、前景比较乐观,申请房屋贷款获批的几率也比较高,银行在批准个人提出贷款申请,也会瞭解其所服务的机构、 前景是否乐观、是否面对財务危机,包括是否已被接管,银行的顾虑不外是避免贷款者收入不稳定,在支付房贷分期出现拖欠的情况。
综合行內与业界人士的意见,年轻人第一次购买房屋,最好是锁定自己能力所及的价位,避免拖欠房贷分期的支付,给自己的信用留下不理想的纪录。
任何人都喜欢理想的房產单位,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问题是:价位是否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內,这一点一定要有很大的把握。
任何人购买的第一间房屋,可以作为日后换屋的首期屋款,屋价起多跌少,指的是绝大多数的房屋价格,在若干年后只有起、没有跌。有了第一间房屋,將来准备换一间质量较好、面积较宽敞的房屋,即使本金不够,至少手中有一间可以套现,可作为第二间房屋首期款的单位。
確保卖主缴清费用
產业顾问补充,通货膨胀造成我们的可花用收入变相减少,產业的价值如果没有增长,与贬值没有两样,在大马市场,贬值產业计划並不多,除非產业是坐落在很糟的地点,例如出入不方便、或是低洼地带,每逢下雨就会淹水,或是一些乏人问津的单位。
不论是第一次买屋子或卖房屋,由专业的律师负责至关重要,毕竟没有经歷买屋、卖屋过程、未具备买屋或卖屋的经验,根本无法察觉间中可能出现的枝节问题。
在等待卖屋手续完成的期间,卖主需准备好已缴清的门牌税、地税单,在交屋之前,尚需交出最后已缴付的电费、水费及排污费单,这样买方也能办理转换电费、水费账户的手续。
许多时候,卖主將房屋卖了,却没有跟进买方办理水费、电费及排污费的转名手续,忽略买方若没有办理水费、电费及排污费账户的名字,不只不能领回水费、电费抵押金,也可能在日后面对买方积欠大笔水费、电费,卖方被水务公司及国能公司追討欠款的麻烦。
財力不足
应降低要求
一般人普遍认为,如果財力可行,最好是以个人名义购买房屋,假如有朝一日准备脱售,情况会比较简单,至少不会出现一个有心要卖,另一个却不想要卖房屋的情况。
不过,当今房產价格並不便宜,除非是个人財力很充裕,否则,要在城市购买一个房產单位,其实並不容易。
话虽这么说,个人锁定目標,以个人財力置產还是可行的,当自己的財务条件距离目標房屋价格不远,可以设法筹措资金,或是请家中的长辈充当贷款担保人(如果他们的条件符合资格),否则,就要退而求其次,降低对房產的要求。
个人购屋者不一定是年轻人,也可能是中年人,有些人常年在外地工作、租了一段时间的房屋,准备回来家乡发展,工作稳定后,也有了购买房屋的打算。
房价高企
迫使联名买屋
不过,隨著屋价介於偏高水平,个人实现购屋梦想的愿望已经越来越难,许多人必须联名购买,而且银行批准申请者的审核程序也比较严谨,除非个人財力条件很强稳,否则,准备以个人名义买房的愿望並不容易实现。
最好以个人名义购买
假设打算不准备长期持有第一间房屋,最好是购买一间日后不致於卖不出、或是租不出的房屋,这是投资或购买產业最基本的守则;另外,假如財力足够,最好是以个人名义购买,日后若准备脱售或保留一个时候,以便每月有租金收入,个人也比较容易做决定。
由於年轻人社会阅歷不深,对於购屋计划的设想可能不大週全,举个例子,曾经看过一些年轻人,其收入比一般同年龄的职场新秀高,虽然有条件领取供期不超过 30年的房贷配备;可是,却选了35年或40年的贷款分期配套,以便每月有多一些盈余,因为他看上一部比较好的车子,准备用来偿还车价较贵的分期付款。
不过,隨著国家银行发出新的指南,规定房屋贷款期不可拉得太长、而且降低供完贷款的最高年龄,因此,申请房屋贷款的个人,条件必须更为优厚,申请贷款获批的机会才比较大。
假如为了拥有另一间房屋,被迫卖掉第一间屋子,个人在计算卖屋的得失不宜过於严紧,因为价格捉得太紧爭取买家的机会就会较小。假设10年前是以22万令吉 购买,如今,只能卖30万令吉;可是,自己花了接近3万令吉的装修费,买卖差价只有5万令吉,加上购买房屋时花用的律师费与印花税、贷款利息等开销,其实 不见得有利可图。
话虽然这样说,可是,別忘了在这10年期间,如果没有这间房屋供住用,而是向別人租屋,一个月1千令吉的租金,10年来支付的租金数额,认真算起来已经是12万令吉,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事先查询贷款额度
还有另一种情况,虽然是到外地工作,但未必都是衣锦还乡,並非每个人都在外地或海外赚了一桶金回来,除了现金储蓄,一般都没有其他文件可以证明本身的財力,在这种情况下,若准备购买价格比较高昂的產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可能比较难获批。
难归难,凡事都要有开始,其中一个办法是降低贷款额度,与其贷款90%,可以降低至贷款80%或70%,另一个办法是降低准备购买的房屋价格。
在本地市场,除了檳城及巴生河流域,国內其他城市的房產价格,普遍在可以负担的水平,儘管价格已经比过去几年大幅升高。
个人在购买房屋之前,最好是先向银行查询本身符合贷款的额度,然后才开始物色房產类型,举个例子,假如属意雪兰莪州八打灵再也、首邦市,一定要先瞭解这个地区的屋价水平,然后才进行预算。
如果准备在檳城购置產业,同样的,也必须对檳岛或威省的屋价有基本的概念,檳州的產业价格,在全国数一数二偏高,也有人建议在雪兰莪州与檳城之间的霹雳州购买產业,他们认为可以考虑怡保或金宝,相比之下,这两个城市的產业价格仍在可负担的范围內。
置產者转向二三线城市
严格来说,柔佛州几个城市的產业,也是產业投资者锁定的目標,南马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价格可能因为邻国投资者进场,被相继推高,因此,一些置產者转向州內的二线或三线城市。
从柔佛州往北走是游客州马六甲,州內的一些度假產业计划,也是產业投资者的目標投资;另外,森美兰州由於比较靠近雪兰莪州,少部份森州人,儘管在吉隆坡工作,也选择在芙蓉购买產业,毕竟价格比首都吉隆坡便宜。
不过,雪兰莪州的加影、万宜可能是產业重镇的后起之秀,由於首都吉隆坡的產业价格高昂,在捷运计划的效应与带动下,购屋新秀也將目標转向新兴城市,以减轻本身的购屋负担。
结语:


总的来说,个人產业购买者或投资者,在產业的选项比较多,至少不需要迁就另一名购屋者的意愿,准备购买哪一类型的產业、准备在哪一个州购买,都有本身的自主权,最主要是本身有能力偿付房贷分期,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

你是在掙錢?還是在賺錢?



在我們古代造字文化已經很型象的告訴我們了,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只是我們沒有去研究拆字理解內涵而已了。“掙”字:左邊是手,右邊是爭。意思是你要用自 己的雙手去辛苦的勞動,才能爭取獲得到一點報酬。在這個產生財富的過程中,其始點為物,終點也是物。而且因為它只是對你的勞動付出的報酬,當然,“掙”錢 會來得快,“雙手”有做就有沒做就沒有。往往,報酬都是比較少的。所以屬於報酬這個定義域的財富肯定不多。

它的公式是:物=>錢=>物(數量減少),但“賺”字就不同,它左邊是貝,代表著金錢,右邊是兼職的兼。

古人的意思就告訴我們是用錢兼職去幫我們賺錢,就是讓錢幫我們去工作,而不是我們為錢去工作,目前呢?98%的都是在為錢在工作。但是,錢會生錢嗎?錢自 己是不會生錢的,必須通過購買中間資產環節產生利 ​​潤。這才是真正意義的錢賺錢,也就是財富之源。只要你把它做成一個循環,那財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財富:就是一個人控制與支配金錢能力的體現,支持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只要明白這幾個概念後我們才能知道 怎樣運用我們手中的錢去賺錢,讓錢為我們工作。你的每一項支出都是別人的收入,而你的每一項負債也都是別人的資產。你要時刻牢記,當你歡天喜地的購買你認 為是資產的東西時,往往是有人正在興高采烈地賣這個資產給你,因為他比你更了解這個資產。其實,投資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資產或負債。

所謂“錢賺錢容易“是在經營者俱有賺錢能力的條件下,賺錢才會容易。不是錢本身會賺錢,因為錢是死的,會用的人才能使它變成活的,把錢放在銀行睡覺,雖然 銀行會給你一點點利息,通貨膨脹會把它“吃”掉,必須學會讓錢起來去工作,別躺在那裡睡覺,睡覺的應該是我們。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

你的頭腦是你最有用的資產,但如果使用不當,它會是你最大的負債。富爸爸說:掙大錢與其說是一個物理過程,還不如說是一個心理過程,有人玩的是心跳,有人 則是耐心等待。我們在知道了財富的本質來源,要學會積微成著,積金至鬥,在機遇一瞬即逝中,解放自己的雙手的辛苦勞動,達到最大的財富增值。世界萬物要么 走向成長,要么走向滅亡!

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听李嘉诚谈科技与未来:私人参与投资科技公司60家,各行业都要高度关注科技带来的运作改变

财新网刊登了一组对华人首富李喜诚的采访实录,采访是以胡舒立为首的财新记者在2013年岁末做的。在这之前,李嘉诚也曾接受包括《南方周末》等在内的南方报系的采访。李氏罕见地亲自接受多家大陆媒体专访,从政经大势到和黄长实运作到科技未来无所不谈,一大背景是其从大陆“撤资”传闻多有四起。李嘉诚大概希望借助与媒体的交流,向外界及高层传达一些正面信息。
这两次专访中对科技的看法摘录如下,看看一枚敏锐犀利的“老钱”怎么感受科技与新事物的发展趋势:
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科技让我心境年轻化
南方周末:你投资了包括Facebook在内的许多高科技企业。你已经85岁了,怎么投资高科技?
李嘉诚:85岁,就不能爱科技吗?我对新科技深感兴趣,令我的心境年轻化。
18世纪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21世纪则是科技革命,不少行业包括国防工业、农业、水利、能源、医疗、生命科技、电讯、互联网等等均有突破性的发展,投资机会数之不尽,应接不暇。
我喜欢新科技,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也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有一项关于农业的项目,一样的土壤、一样的水源,不改农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产量,若这不是新科技,那是什么?现在已证明这项新科技是成功的,并在国内进行试验。
我非常喜欢看书,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它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
如何平衡科技带来的伤害?
南方周末:但是高科技有时也会对现实经济世界中的人带来伤害。在你心里,如何平衡新科技带来的伤害?
李嘉诚:对,新科技机器或仪器可替代工人,速度快,生产力增加。和黄在鹿特丹港的自动化率是90%,在西班牙是60%,在香港是20﹪。
如果通过教育提升工人的知识,他便能操控这些仪器,科技加速,就是另一革命的开始。
早前我应广东省粤东侨博会的邀请,以潮州话录制了一段话,其中提到:科技主导未来,大家都知道,智能机械化的速度将超乎我们的想象,滥竽充数不再,“老牛挤奶”的时代不再,捍卫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资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让我们的下一代永远永远告别落后、参与未来,是有能力者共同的任务。实在是我真挚、充满感情的话。
科技对劳动力带来的挑战,是下一个大机会
财新记者:过去几十年,香港地产是一个大机会,然后全球化是一个大机会,中国市场爆发是第三个大机会,这三个机会你全都抓住了,下一个大机会是什么?
李嘉诚:无论美国,以至全球,都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科技对劳动力带来的挑战。基层劳工的边际劳动力可以是零的。
每间公司都花尽心思提高竞争力,用科技、用数据开源,那么如何节流?随着产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力需要越来越少,一些工种的失业情况只会持续增加,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靠投资教育,推动改革,培养下一代懂得解决问题、懂得沟通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能力。
产业有两种,传统事业还是会有的。至于新的科技,你一定要马上抓住。
以制造业“改进过程”为例,有了科技,生产过程只会不断优化,对未来的制造业带来很大变化。你看这个杯子,现在是用自动化技术制造出来的,若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等於在制造过程中注入“思想”,它能够告诉你如何改善生产。
从前工资便宜,土地便宜,现在未必是绝对有利的条件。以中国的制造业来讲,现时面对不少挑战;最近有一种儿童用的手表手机(Myfilip),跟手机互通的,生产过程只在办公室里进行,180万元的投入资本,就可满足一万个产品的需要,根本不需要为了降低劳工成本而在中国设厂生产,因为所用的工人不多。
再比如说,我有部分投资的一间以色列公司Kaiima,发展了一种农业新技术,用一样的水,一样的土,农产量可以增加30%,并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这个不得了!我原本打算,帮中国争取五年的先机专利,帮助农业增产,但可惜最终没有成功。
在以色列,当地的土壤不太好,当地人就说,“土地不能滋润我们,我们就用脑袋滋润土地。”
马云年轻有为
财新记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问题有很多争论,很多人认为AB股制度或者阿里巴巴所称的合伙人制度,不利于保护小股东权益,也有很多人支持马云的看法,认为唯有创始人才真正关心企业的未来。作为一名杰出的商业领袖,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怎样的治理架构才能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李嘉诚:首先,对于港交所的决定和运作,不作评论。
另外,马云先生年轻有为。对我们民族来说,最重要是代代有杰出企业家,能够投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见到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我内心只会为他们鼓掌打气。就如朋友打高球时又远又准,我们也会高叫一句:“好球﹗”
今天这轮互联网高潮不同于2000年,各行各业都要高度关注运作的改变
财新记者:你在新科技领域有很多投资,如何点评全球最近一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潮?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现在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估值已经很高了,有人认为将会出现2000年前后的dot-com泡沫破裂事件,对此你如何看待?
李嘉诚:我个人认为,今天科技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实际的改变,这次改变,本质上与2000年完全不一样。 我跟很多年轻创业人交谈的时候,发现他们有股很大的热情,改变着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若今天这个行业能重新开始,我们会以今天的模式运作吗?”以科技改变运作的方式,是很大的动力,特别是那些能带给现状更高效,更精准运作,更价廉物美的选择!各行各业,都要对运作上的改变高度注意。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财务自由的投资心态


如果我说“投资”从古至今,都是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活动,相信各位读者都不会反对。
当行情看涨,闹得满城风雨时,投资者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爱恨交错的矛盾心理。
眼见自己的投资步步高升,自然是喜爱都来不及。
这本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不能让投资者得知还有别人的回酬比他来的更“壮观”,否则人性中喜好比较的心态便油然而生,心中开始埋怨为什么自己的回酬没有别人的高?为什么当初进场投资这么少?
因此,同样是在投资,有的人不论市场如何变动却可以显得神态自若,悠哉闲哉,似乎事事皆在掌控之中。
反之,也有的投资人一开始投资后也得马上“转行”,全神投入关注市场的走势,生怕错过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
其中的差别并不是前者掌握了什么鲜为人知的股票投资秘笈,又或是后者拥有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关键在于投资者心态的不同。
许多市场上的投资人因为贪婪的弱点,投资的目的为了是赚钱,更对于自己的投资永不感到满意又要经常和别人比较的怕输心态。
让我们来探讨究竟这两种不同心态的投资方式,会对投资者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投资只是为了赚钱!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又或是曾经目睹这样的情景。某些人不投资还好,开始投资后便判若两人。
原本的正业成了副业,每天股市开市前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以便第一时间得知行情的变动,甚至在交投织热时,不愿离开座位,生怕错过任何能获利的买卖良机。
由此可见,市场的每秒起落都牵动着他的神经线,以致我们不需透过报章或电视,只要由这位投资人的神情就能得知行情的走势。
市场起落牵动神经如果我们有机会问一问他的投资心得,则多半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我对自己的投资回酬还不满意,之前错过了多次的机会。”
接着,又能如数家珍般和我们分享在过去某某股票卖得太早,卖出后该股出乎预料地一飞冲天,因此少赚多少钱,又或是某股项卖得太迟,价格回落后又赚少了多少钱等等令人听之可惜,闻之后悔的投资经历。
当我们还想再问下去时,这位朋友看了看手表却和我们说声:“时间到,下次再谈。”原来是股市午休后又开市了,他又如往常那样到电脑行情表前“报到”去了。
各师各法投资亦然所谓:“各师各法”,投资亦如此,世上当然不会有一种适用于每个人的方式。只是,若投资只是为了赚钱,哪有人会嫌钱多?在贪婪的驱逐下就算是赚了钱,也不会就此罢休。非让手上的三几万元,在最短的时间内赚个一百几十万不罢休。
由于过于专注在透过投资多赚一些而导致忽略了正常的作息及付上了与家人相处的珍贵时光,又把自己弄得终日紧张兮兮,纵使能赚得多一点的钱,那又算得是什么?
若是人算不如天算,阴沟里翻了船,不赚反亏又劳心费神的话,岂非亏了夫人又折兵?试问这样的生活值得吗?是你要的吗?
2.投资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投资抱着平常心看待?
也许有读者会想,若投资时抱着平常心,不那么投入时,表现不会大打折扣吗?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又得老调重弹,请问各位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为了赚钱,则可能把焦点放在市场的波动及赚钱的多寡,而完全忽略了那笔钱能如何让自己完成如孩子教育费或个人退休金等财务目标。
若是为完成人生各阶段财务目标的话,则根本不会与市场的波动有显着关系。
财务目标明确举例说,陈先生通过投资信托基金的方式,欲为孩子筹备5万令吉的大专教育费。
当陈先生所投资项目的价值,在多年的增值累积下达到5万令吉后,他便将钱转移到风险较低的银行定存,以便孩子在几年后用于支付其教育费,完成了他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财务目标。
他这有明确财务目标的做法,让他能在不被市场牵制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目标。
也许他这样“被动”的投资法让他少赚了一些钱,但更为重要的是,陈先生不须终日费神杀进杀出,也可空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若是陈先生投资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会有什么后果?
若他卖出基金后股市大涨,他会后悔莫及,为什么卖得那么早。反之,为了多赚一些而贪心等着股市再涨时才卖,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要是股市不“听话”,偏偏在这时毫无预告地下挫,那么陈先生孩子的教育费恐怕要泡汤了。
这岂不是落得钱又少赚了,目标又不能达到,心情又不好受的局面。
总结:坚守正确心态
只要坚守正确的投资心态与原则,做个轻松投资、自在生活的投资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投资的目的本是为了财务自由,许多人却因为贪婪,使简单变复杂,轻松变沉重,最终可能多了一些财富,却赔上了自由,甚至金钱与自由两者都赔上。
文: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 
(来源:南洋网 – 财经周刊

选择富足:财务自由的投资心态

如果我说投资从古至今,都是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活动,相信各位读者都不会反对。
当行情看涨,闹得满城风雨时,投资者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爱恨交错的矛盾心理。
眼见自己的投资步步高升,自然是喜爱都来不及。
这本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不能让投资者得知还有别人的回酬比他来的更壮观,否则人性中喜好比较的心态便油然而生,心中开始埋怨为什么自己的回酬没有别人的高?为什么当初进场投资这么少?
因此,同样是在投资,有的人不论市场如何变动却可以显得神态自若,悠哉闲哉,似乎事事皆在掌控之中。
反之,也有的投资人一开始投资后也得马上转行,全神投入关注市场的走势,生怕错过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
其中的差别并不是前者掌握了什么鲜为人知的股票投资秘笈,又或是后者拥有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关键在于投资者心态的不同。
许多市场上的投资人因为贪婪的弱点,投资的目的为了是赚钱,更对于自己的投资永不感到满意又要经常和别人比较的怕输心态。
让我们来探讨究竟这两种不同心态的投资方式,会对投资者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1.投资只是为了赚钱!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又或是曾经目睹这样的情景。某些人不投资还好,开始投资后便判若两人。
原本的正业成了副业,每天股市开市前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以便第一时间得知行情的变动,甚至在交投织热时,不愿离开座位,生怕错过任何能获利的买卖良机。
由此可见,市场的每秒起落都牵动着他的神经线,以致我们不需透过报章或电视,只要由这位投资人的神情就能得知行情的走势。
市场起落牵动神经如果我们有机会问一问他的投资心得,则多半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我对自己的投资回酬还不满意,之前错过了多次的机会。
接着,又能如数家珍般和我们分享在过去某某股票卖得太早,卖出后该股出乎预料地一飞冲天,因此少赚多少钱,又或是某股项卖得太迟,价格回落后又赚少了多少钱等等令人听之可惜,闻之后悔的投资经历。
当我们还想再问下去时,这位朋友看了看手表却和我们说声:时间到,下次再谈。原来是股市午休后又开市了,他又如往常那样到电脑行情表前报到去了。
各师各法投资亦然所谓:各师各法,投资亦如此,世上当然不会有一种适用于每个人的方式。只是,若投资只是为了赚钱,哪有人会嫌钱多?在贪婪的驱逐下就算是赚了钱,也不会就此罢休。非让手上的三几万元,在最短的时间内赚个一百几十万不罢休。
由于过于专注在透过投资多赚一些而导致忽略了正常的作息及付上了与家人相处的珍贵时光,又把自己弄得终日紧张兮兮,纵使能赚得多一点的钱,那又算得是什么?
若是人算不如天算,阴沟里翻了船,不赚反亏又劳心费神的话,岂非亏了夫人又折兵?试问这样的生活值得吗?是你要的吗?

2.投资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投资抱着平常心看待?
也许有读者会想,若投资时抱着平常心,不那么投入时,表现不会大打折扣吗?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又得老调重弹,请问各位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为了赚钱,则可能把焦点放在市场的波动及赚钱的多寡,而完全忽略了那笔钱能如何让自己完成如孩子教育费或个人退休金等财务目标。
若是为完成人生各阶段财务目标的话,则根本不会与市场的波动有显着关系。
财务目标明确举例说,陈先生通过投资信托基金的方式,欲为孩子筹备5万令吉的大专教育费。
当陈先生所投资项目的价值,在多年的增值累积下达到5万令吉后,他便将钱转移到风险较低的银行定存,以便孩子在几年后用于支付其教育费,完成了他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的财务目标。
他这有明确财务目标的做法,让他能在不被市场牵制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目标。
也许他这样被动的投资法让他少赚了一些钱,但更为重要的是,陈先生不须终日费神杀进杀出,也可空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若是陈先生投资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会有什么后果?
若他卖出基金后股市大涨,他会后悔莫及,为什么卖得那么早。反之,为了多赚一些而贪心等着股市再涨时才卖,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要是股市不听话,偏偏在这时毫无预告地下挫,那么陈先生孩子的教育费恐怕要泡汤了。
这岂不是落得钱又少赚了,目标又不能达到,心情又不好受的局面。
总结:坚守正确心态
只要坚守正确的投资心态与原则,做个轻松投资、自在生活的投资人,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投资的目的本是为了财务自由,许多人却因为贪婪,使简单变复杂,轻松变沉重,最终可能多了一些财富,却赔上了自由,甚至金钱与自由两者都赔上。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