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冷眼”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冷眼”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取消股票面值无碍股价 冷眼: 现在实施嫌太迟

(吉隆坡19日讯)“取消股票的面值,不会影响股票价值。因此,取消面值‘令股票变相贬值’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被称为“基本面大师”的冷眼,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股票无面值制度,在先进国家早已实施,我国现在才实施,其实已嫌太迟。
他说,我国自有股市以来,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有面值,大家习惯了以面值评估股票的价值,现在取消面值,初期难免引起误解和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过了一段时间,大家习惯了无面值股票,就会接受,就好像美国的股票投资者一样。美国股票早已实施‘无面值’制度,难道美国的股票就因此贬值了吗?”
扫除上市公司筹资障碍
冷眼说,股票有面值,其实是资金市场的一重障碍,取消面值,实际上是扫除上市公司筹资的障碍。
他说,企业上市的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方便企业筹资。如果没有这个好处,企业根本没必要上市。现在的公司法令规定,上市公司发附加股,售价不能低过面值,使许多需要资金的公司,由于股价低过面值,没有办法发附加股筹资,失去了上市的意义。
削减面值发附加股 非公司亏蚀严重
冷眼说,最近一些上市公司削减面值后发附加股,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这些公司都是因为亏蚀严重才这样做。
“实际上,这些公司中,不乏有利可图、前途展望正面的公司,减面值,并非由于累积亏蚀,而是方便以股票市价发附加股筹资。”
他说,由于公司法令规定附加股的发售价,不得低过面值,这些公司的股价,长期在面值之下,如果不削减面值,根本不能发附加股。在取消面值之后,上市公司可以以市场所接受的价格发附加股,不再受“面值”的限制,企业资金不足或陷困的可能性将大减。
评估股价首重股票数目
取消面值之后,投资者怎样评估股票的价值?
冷眼提醒公众,在评估股票价值时,最重要的是股票的数目,而不是面值。
他说:“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你所持股份的每股价值,是按照你所持股本的巴仙率来摊分资产和盈利的。
“假如这家公司的股东资金为100令吉,股票数目为100股,则每股资产价值为100令吉÷100=1令吉。
“无论这100股的每股面值为50仙或是10仙,或是没有面值,只要是分为100股,则每股的资产价值都是1令吉。”
他说,在取消面值后,投资者只要以公司的股东基金(Equity或Shareholders Fund),除以股票的数目,即可得出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
同样的,公司的净利除以股票的数目,即可得出每股净利。
取消面值以及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NTA)和每股净利(EPS),跟取消面值之前完全一样。
所以,冷眼说,取消面值不会影响股票的价值。
公司盈利影响股票
他说,股票的价值不会因为有无面值而有所增减,能够影响股票的是公司的盈利及前途展望。
“只要盈利持续上升,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就会持续上升,基本面是否强稳才是最重要的投资准则,不是面值,投资者不必为无面值而过虑。”
http://www.nanyang.com/node/622205?tid=460

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分享锦集:“创业金牛”长征控股●冷眼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细说老子”)。

每当我读老子此言时,都很有感触。

是的,当所有的人都认为一只股票是“好”股时,这股可能不迎合投资;当所有的人都认为一只股票是“坏”股时,这股反而可能值得投资。

试想一想,当所有的投资者都认识此股时,表示这股一定作了大量的宣传,把它的价值都抖出来,摊开来给所有的人知道,于是人人争相购买,此股的价值已全部反映在股价上,你还能得到什么呢?
被分析家大力推荐的热门股,股价表现多数平平,道理很简单。当所有人都认为这股是好股,所有人都买够了,都在等待股价上升抛售,还有谁来“接”买呢?

采反向策略

相反的,若人人都看不起的股票,一向默默无闻,像埋在地底的番薯,早已长到硕大无比,却深埋不露,除非有心人勤于挖掘,无人知道有这地下宝。有许多公司,无论是在盈利或资产上都很结实,因不注重宣传,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买进作长期投资,可获厚利。

所以,要在股市获取厚利,一定要采反向策略,别人不看或看不起的股票,你更要看,而且认真及深入地看。
我主张买第二线优质股,——符合五个条件的优质股。于是大家都到平坦无草的园地上去找,然而,这些园地里的番薯,还没长到拳头般大已被人挖掘殆尽了,那还有大番薯?

如果大家把眼光望远一点,脚步走远一些,到那人迹罕至的、野草丛生,而且凹凸不平的荒原上去走一遭,也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无意间找到像椰子般大的大番薯。

几乎所有的人都到主板去找第二线优质股,对创业板连正眼也不看一下,因为那似乎不是可以找到大番薯的地点。

禾秆盖珍珠

其实,若能抛开偏见,到人迹罕见的股市原始地——创业板走一回,你会发现这里竟也可以找到素质甚至胜过主板的股票。

虽然体型没主板番薯那么硕大,但肉质肯定比一些主板番薯更甜美。

长征控股(SCC,0158,创业板),就是这样的一只股票。

自2010年8月3日在创业板(ACE)上市,至今已整整22个月,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不曾注意到有这么一只股票存在,更不要说了解该公司的实况和产品了。难怪该公司的股价始终无法突破78仙的上市价。

不过,假如你细读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每季的季报,以及2010及2011年的年报的话,你会发现以下事实:

●该公司曾连续两年夺得《南洋商报》的金牛奖,这是对该公司素质的肯定。
●该公司虽然列为创业板,却已40岁,走过几番狂风暴雨,不但屹立不倒,而且活得更硬朗。
●在今年3月31日本财务年首季结束时,以2100多万的资本,银行有2100万的存款,没欠银行一分钱,有几家主板公司能做到?
●今年派息6.5仙(免税)(除权日:6月28日;派发日:7月16日),去年为4仙(免税)。
●该公司坚持“良知赚钱”的经营原则,三创办人以保护人们健康为己任,要人们健康,首先要确保人们所吃的是健康的肉类——鸡肉、猪肉,不含有有害人们健康的饲料添加剂,尤其是抗生素

所以,二十多年来,该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广净化饲料方案,致力教育鸡农、猪农,采用非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以生产干净的肉,使人们吃得健康。这种通过推广动物保健品而达到保护人们健康的目的,是很崇高的经营理念。

该公司也经营餐饮设备业务,提倡及促进新饮食文化。

从经营理念的角度看,该公司所从事的是利惠众生的绿色革命。从营业策略的角度看,该公司所采取的是蓝海战略。

优质股5条件

该公司符合第二线优质股的五个条件:

①合理的盈利:每股净赚12仙。
②合理的股息:今年派发6.5仙免税股息,等于净利的53%,超过招股说明书所应允的35%。由于公司现金充沛,资本开支不大,故有能力保持今年的股息;以目前75仙的股价计算,周息率高达8.6%,比银行定期存款高一倍半。
③稳定的现金流量,财务稳固。
④以75仙的股价,每股净利12仙,本益比仅为6.25倍。
⑤适度的成长:锁定2018年品牌走向世界。
投资策略:长期持有,贴身跟踪该公司的业绩进展及投资动向。

长征控股(SCC)一瞥

创业年份:1972(长征40年)
实收资本:RM21,378,500
每股面值:RM0.50
股票总数:42,757,000股
上市日期:3.8.2010
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RM0.80(31.3.2012)
营业量:RM35,883,000(2011)
净利:RM5,211,000
每股净利:RM0.12
每股股息:6.5仙(2011)(免税)
银行存款:RM20,996,000(31.3.2012)
负债:0
业务:动物保健品及餐饮设备器材
长征目标:2018年品牌走向世界
经营哲理:绿色革命,利惠众生
创办人及老战友:徐惠生、徐秀生、吴庆晶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年报、季报

http://www.nanyang.com/node/451948?tid=808

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分享锦集:典型的第二线优质股●冷眼

分享锦集 财经 评论  2012-03-17 13:06

2月20日,本专栏曾刊出一篇《如何发掘第二线优质股》,笔者认为今年的赚钱机会是在第二线优质股,笔者也列出了第二线优质股应具备的五个条件:
①合理的盈利表现
②合理的股息
③现金流量平稳
④本益比低(8倍以下)
⑤有成长潜能

有些读者认为要找符合此五条件的第二线优质股,难度颇高,不易做到。

2物流股被忽略

难度是有,却不是不可能做到,只要大家勤力探索,就不难找到机会。

本报昨日(3月16日)就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本报《财经》版刊出的一篇《小型物流股有看头》,对少为人留意的物流业,作了相当深入的报道,文中所提到的两只物流股世纪通运(Century)和货运管理(Freight),就是符合五条件的典型第二线优质股。

本益比偏低

物流业是指从事海陆空货运、报关及货仓业务的公司,有别于客运的航空公司。

该篇报道引述拉昔胡申的一份研究报告,再电访该研究机构分析师黄敬云和研究主管林志成,对物流业前景作有深度的分析,他们都看好物流业。

同时,他们也点出两只小型物流股世纪通运(Century)和货运管理(Freight),认为两股均被市场忽略,价值被低估,而前景展望正面,故给予“超越大势”的评估。

以目前的股价计算,世纪通运和货运管理的本益比分别为4.71倍和5.53倍(请查阅本报股票表),跟其他贸易∕服务股的相比,两股之本益比均属偏低。

泛亚属优质股

其实,除了上述两只股项之外,另一只小型物流股泛亚综合物流(TASCO),本益比只有5.46倍,而业绩表现亦不在上述两公司之下。

世纪通运、货运管理和泛亚的周息率(股息回酬)分别为6.74%、5.59%和6.82%,可谓不俗。

于2007年上市的泛亚,全名为Tran-Asia Shipping Corporation Bhd.(TASCO是缩写)。母公司为日本物流业跨国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即Nippon Yusen Kabushiki Kaisha),日邮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股票交易所挂牌,在Forbes的全球500最大公司中,排名468 (2010),提供全球性的海陆空货运、报关及货仓服务,在全球雇用5万名员工。泛亚是该株式会社在大马的子公司,持有60.59%股权。

泛亚在大马提供海陆空货运、报关及货仓全面服务,跟日邮的全球营运网合作,囊括了大马日资公司的大部分货运生意。该公司在大马拥有30家分行,雇用1000名员工。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恒大置地派息慷慨 【冷眼分享集 by 冯时能】

恒大置地派息慷慨 【冷眼分享集 by 冯时能】
分享锦集 财经 评论  2012-12-02 12:33

恒大置地(Tambun,5191,主板产业股)在到今年9月30日的本财务年第3季,营业量为7664万令吉,比去年同时期的4735万令吉,增加62%。
但是,净利增加得更快。今年第3季的净利高达1091万令吉,比去年同季的326万令吉增加235%。
本财务年到9月30日的首3个季度,营业量高达2亿2147万令吉,比去年首3季的13575万令吉,增加63%,但净利2956万令吉,比去年同时期的1438万令吉,增加106%。
预料该公司本财务年第4季,能保持第3季的净利,到今年12月31日的全年净利可望超过4000万令吉,每股净利约为13仙,以70仙的股价计算,预期本益比约为5.5倍。
这只股票吸引人之处,是该公司的派息政策,该公司已宣布,将每年40-60%的净利作为股息派发给股东,跟其他的产业股相比,该公司的派息率可谓慷慨。
以该公司预期的每股净利13仙,以及40%净利作为股息,今年全年每股可能派发5.2仙的净股息(免税),以约70仙的股价计算,周息率(D/Y)高达7.4%(每1000令吉的投资每年可以收到74令吉的免税股息)。

销售不俗

该公司到今年9月30日,施工中的12个建屋计划,销售价值高达8亿5000万令吉,到目前为止,已售出约80%,销售额约6亿8000万令吉。
该公司第4季再推出总值约3亿令吉的新计划,推展不到1个月已售出约45%。
这总值11亿5000万令吉(8亿5000万令吉加3亿令吉)的计划,将足以使该公司忙碌3年。
该公司拥有的地皮都是在多年前买进的,买价相当低廉,而这3年来,屋价直线上升,因此该公司的毛赚率高达33-34%,净赚率(已扣税售出约80%,销售额约6亿8000万令吉。
该公司第4季再推出总值约3亿令吉的新计划,推展不到1个月已售出约45%。
这总值11亿5000万令吉(8亿5000万令吉加3亿令吉)的计划,将足以使该公司忙碌3年。
该公司拥有的地皮都是在多年前买进的,买价相当低廉,而这3年来,屋价直线上升,因此该公司的毛赚率高达33-34%,净赚率(已扣税及少数股东权益)约为14%。
该公司总值11亿5000万令吉的建屋计划,需时3年来完成,以14%的净赚率计算,将可为该公司赚进1亿6000万令吉的净利,平均每年净利将高达5300多万令吉,每股净利将在17仙以上。
如果该公司保持将40%的净利作为股息派发给股东的话,每股将可获得7仙的股息(免税),以约70仙的股价计算,未来3年每年周息率可达10%。

股票如产业 股息如租金

《南洋商报》在今年10月27日在首都双威镇的双威金字塔会展中心举办“2012优质房地产暨家居展”,我被邀请在会场发表一场演讲,题目为“优质产业股怎样选?”。
鉴于近年来产业价值暴涨,但租金并未跟上,故以目前的价格,购买产业作为投资,回酬率只有3%左右,我认为,与其买产业收租,不如考虑买高股息的产业股作为投资,视股息为租金,更为合算。
当晚莅临听我演讲的听众一定记得,我曾以恒大置地为例,说明“视股票为产业”,视股息为租金的构想。

回率7.14%

我的研究显示,恒大置地在未来3年,每年有希望派发每股最少5仙的股息,以70仙的股价计算,回酬高过7%以上。
假如投资100万令吉的话,以每股70仙,可买到142万8500股的恒大置地。
以每股5仙的股息计算,投资者(相当于产业业主)每年可以收到71,425令吉的免税股息,回酬率高达7.14%,比银行定存利息及当前产业投资回酬率高1倍,更又没有收租的麻烦和产业租不出去的风险,何况股价上升,也可以套现,“视产业股为产业”,是否值得考虑?
股市波动大,股票投资风险较产业投资高,所以,要“视产业股为产业”,则所选择的产业股,必须根基稳固,派息稳定,才有资格代替产业。
故选股是否恰当,是成败关键。

大股东产业界老行尊

恒大置地上市虽然不到2年,但该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经理郑克生已有30年从事产业发展的经验,是产业界老行尊之一。
该公司的产业计划,大部份是在北海和威省,所建的大部份是中价屋,每间售价在30至40万令吉之间,比槟岛同样的屋子,价格便宜一半,故一向畅销。
槟威第二大桥在明年建竣通车后,预料将带旺威省的经济,产业价格将上升,恒大置地将是受惠发展商之一。
该公司昨天(11月28日)发布的第3季账目显示,在今年9月30日时,手头持有现金1亿237万令吉,欠银行6783万令吉(其中6154万令吉为长期负债,其馀629万令吉为短期负债),财务基础稳固。
该公司宣布派发2仙中期股息,明年可望派发3.2仙的终期股息,全年股息预期为5.2仙(免税)。

声明
笔者为恒大置地小股东,视该公司的股票为屋子,视股息为租金,以落实“视产业股为产业”的构想。


冷眼 股市基本面大师

从零和到正和【冷眼分享集 by 冯时能】

这些年来,我不断摸索,想从投资理论的探讨,到实际投资经验的印证,找出一条较有把握的股市赚钱之路。

我说“较有把握”,是因为只要做到赚多亏少,对多错少,就可以达到累积财富的终极目标。

这就是我写《败在心术不正》和《投资之道,利人利己》的目的。

这两篇文章刊出后,引来了一些闲言闲语,很明显的,有些读者对这两篇文章有些误解,误解源自:

1.断章取义,尤其是对《败在心术不正》。
2.把两篇文章孤立阅读。

这两篇文章其实是有连续性的,《败在心术不正》是从消极的角度,提醒大家避免掉进陷阱;《投资之道,利人利己》是从积极的角度,希望大家循正道投资,长期创富。

最明显的误会,是大家以为我把“低买高卖”,视为“骗人”的行为,这根本不是我的原意。

文中的例子已讲得很清楚,将只值得2令吉的股票,推高到10令吉,最后遭殃的必然是无知的散户,“把没有价值的股票推高,然后脱售给无知的散户,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原文),形容这种“低买高卖”方式是“骗人”的行为,过份吗?

低买高卖,是一切商业赚钱的正当途径,我即使再无知,也不会幼稚到视低买高卖为“骗人”的行为。

以2令吉买进一只每股净利30仙的股票,当有关公司的每股净利增至40仙时,股价跟着上涨至3令吉,你赚了1令吉,这是绝对正常和正当的,股票原本就是应该这样投资的。

损人利己

但是,一只长期亏蚀,股价一向在10仙左右浮沉的垃圾股,由于人为的因素,短期内暴涨至1令吉以上,过后炒家饱食远飏,股价暴跌至一、二十仙,使无知的散户,血本无归,你同意不同意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我所指的“低买高卖”,是这一类的低买高卖行为。

这种一方得利,就必有另一方损失的做法,就是“零和游戏”。

股票投资的终极目标是累积财富,只有通过正当的经营手法,长期投资,才有可能创富,投机是零和游戏,很难创富。

只有将“零和”转化为“正和”,才能创富。

什么是“正和游戏”?

举一个例子:星狮(F&N)在2001年时,每股净赚23.6仙,股价为3令吉,到2005年时每股净赚37仙,股价涨至6令吉;到2010年时,每股净利涨至195.1仙,股价涨至16令吉。

由2001年至2010年,星狮的股价虽有起落,但10年都保持上升的趋势,而此种升势,是星狮的每股净利,每年都上升造成的。

有赚没亏

投资者在10年中的任何一年,以任何的价格买进该公司的股票,紧握不放,到现在都是有赚没亏,没有任何一人蒙受亏损。

投资于星狮,就是“正和游戏”。

其他投资于大众银行、健力士、安裕、吉隆甲洞、联合种植、IOI、安利、雀巢、DIGI、QL、顶级手套、云顶等好股的投资者,以10年为期,无论以何价买进,都无人亏本,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靠公司盈利继续上升而赚到钱。

在这10年中,这些公司的股价,也是跟着股市波动,每个投资者的买进价格都不同,但都赚了钱,这就是典型的“正和游戏”。

假如你检视一些业绩不断走下坡的公司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的股价,反而比10年前更低,投资者如果投资于这类股票而赚到钱的话,他们所赚的,是来自别的投资者的损失,与公司的业绩无关,这就是“零和游戏”。

轻松赚钱

采取“正和游戏”投资法,你可以:轻轻松松投资,快快乐乐赚钱,悠悠闲闲过话。

采取“零和游戏”投资法,你会:烦烦恼恼投机,忧忧虑虑赚钱,提心吊胆过活。

你现在所过的是那一种投资生涯?所用的是那一种投资法?请自我检讨吧!

区别就在现金流 【冷眼分享集 by 冯时能】

老黄和老何有许多共同点:两人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优差,打拼了十多年,都当上了主管。
经过了十多年的储蓄,两人的银行户口,都有20万令吉的定期存款。
在开始进入中年时,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通过投资使手头的20万令吉,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使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将一对儿女送进外国名牌大学,同时在退休后,有足够的老本,过着优质的晚年生活。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两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老黄决定自己创业;老何却选择留在职场,继续打工,但积极进行股票投资。
老黄租了一间店铺,开了一间礼品店,凡事亲力亲为,只请了三名员工负责打理店面生意和送货。
除了做门市之外,作为一名电脑科大学毕业生,他开启了网上购物的生意模式,密切注意礼品市场的“时尚”,想出新的点子,迎合顾客的需求,因此生意火红,第一年就赚回了20万令吉的投资。
这20万令吉的现金,对老黄来说,非常的重要,要知道他是放弃了一份不错的职业,下海创业,他已经没有了稳定的收入。

生活费有着落

有了这20万令吉,不但生活费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展业务,假以时日,他的公司有希望申请在创业版上市。
反观选择保持现有职业的老何,希望通过股票投资来增加他的财富,表现又如何?
老 何以20万令吉,买进一批股票,适逢股市牛皮靠稳,不起也不落,他的投资,没有什么斩获,但也没有什么损失,经过了一年,他在股价上得个不赚不亏,他所得 到的,是股息,由于他的买进价格,属于中等,所以他的周息率(D∕Y)也与整个市场的周息率不相上下,约为3%。他每年收到6600令吉的股息,回酬与定 期存款的利息没有两样。

股票 理想投资管道

老黄选择自己创业;老何选择带职投资,两者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现金流(cash flow)。老黄独自拥有他的公司,所以,所赚到的20万令吉,全部归他所有,他有应用这笔资金的绝对权利。他可以从中抽出部分作为生活费,也可以全部投资在公司,以扩大业务。
总之,他可以自由应用这20万令吉现金。
老何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问题是他所占的股份数额,微不足道,根本没资格过问公司的运作。
公司是赚了不少钱,但大股东决定只派发微不足道的股息。

藉投资增财富

老何所收到的股息,只有区区的6600令吉,数目太小,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他惟有希望股市大起,使他的股票价格大涨,以取得更高的回酬,但那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因此他对投资,有一份无可奈何的感觉。
假如我们比较老黄和老何的得失的话,很明显的,自己创业应该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问题是像老黄那样,具备自行创业条件,而又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创业者,毕竟不多。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老黄那样的勇气,辞掉职业,自行创业。
大部份工薪阶级,只好安分守己,做到退休,他们唯一的希望,是藉投资增加财富,股票仍为较为理想的投资管道。

以攻为守获高回酬

实际上,股票和股市,原本就是为没有能力或不懂得创业的人们而存在的。
没有勇气创业的老何,选择股票投资是正确的道路,不过,他必须采取“以攻为守”而不是“以守为攻”的策略,才有可能取得更为合理的回报。
什么是“以攻为守”?就是为自己创造取得更高回酬的有利条件,那就是:

1. 必须坚守价值投资法,通过股票投资于某种事业,以分享事业成长的成果。
2. 必须勤做功课,研究上市公司,彻底了解所投资企业的实况。
3. 必须长期投资。
4. 必须坚守反向投资策略。
5. 永不投机。

具备这五个条件,他就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跟创业的回酬不遑多让。
老何若能对上述这五个条件,身体力行,到退休时,即使不如老黄那么富有,但要达到财务自主,并非难事。
总而言之,如果具备条件,自行创业是最佳选择,人生,毕竟应给自己以做一番事业的机会,才不枉此生。
如果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投资股票也不失为可行之道,你要股票投资成功,就必须付出心力,为自己创造取胜的有利条件。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