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搞懂3張表變身記帳達人
追根究柢來說,許多上班族賣命工作卻存不了錢、最後落得窮忙一場,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沒有做好「收支管理」的工作。許多上班族只知道自己每個月薪水領了多 少,卻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才會不斷讓錢在盲目消費中流失。因此,「抓漏」的第一步必須先學會記錄「收支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支出」的 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先從記帳開始。
在薪資凍漲、物價卻飛漲的年代,不少上班族即使賣命工作仍大嘆:「為何怎麼樣努力,都存不了錢?」有些人已經是公司的主管級幹部了,月收入在5 萬元以上,和別人相比來說,已算是不錯的薪資水準,但是由於工作忙碌,始終沒有積極理財,甚至因為工作壓力大,不時就有「犒賞自己」的心態出現。
這樣的上班族,可能每天固定喝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外,趁著休假空檔,還不時出外逛街血拚,或者窩在家裡看拍賣網站,為自己增添新行頭,每年更是安排兩次以上 出國旅遊散心。如此花錢如流水的態度,很容易使一個已經出社會工作8 年的人,存款帳戶的數字仍停留在5 位數,沒有進一步突破。
追根究柢來說,許多上班族賣命工作卻存不了錢、最後落得窮忙一場,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沒有做好「收支管理」的工作。許多上班族只知道自己每個月薪水領了多 少,卻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才會不斷讓錢在盲目消費中流失。因此,「抓漏」的第一步必須先學會記錄「收支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支出」的 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先從記帳開始。
1 收支表確實掌握現金流向
記帳,除了讓自己了解錢的流向,還能幫自己區分出「需要」和「想要」的不同,然後才能進一步控管消費。例如,當你以前每天喝1 杯35 元的珍珠奶茶時,看似不多,但1 個月記錄下來,就會發現總金額高達1,000 多元。然而,我們一經檢討,就可以發現這項支出屬於「想要」的支出,不僅過於浪費,又讓自己發胖。如此權衡得失之後,就能戒掉這個沒事猛喝奶茶的習慣。
只要分清楚是「需要」還是「想要」,大部分的人就能自我決定如何改善消費習慣。同時,長期記帳下來,另一個附加優點,就是增加消費的敏感度,有助於自己在消費當下就知道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多花。
其次,在確實記帳之後,就要透過收支表分析現金流量,進一步算出每一類消費的比例。在網路上,可下載到已經設定好計算加總功能的Excel 電子收支表( 下載網址:http://www.crown.org.tw/web/1717072/26),也可再進一步改編成適合自己使用的版本。
電子收支表的內容,主要先區分為「收入」與「支出」兩大項,收入的項目中又可分為「經常性收入」如每月固定薪資,以及「非經常性收入」如獎金或理財收入, 而支出項目也可再劃分為「經常性支出」和「非經常性支出」,前者包括儲蓄、水電費、房租、三餐費用等,後者如購買報章雜誌或交際聚餐費用等。各項目每日記 錄加總後,再更新到年度收支表中,縱軸可觀察每個月份的收入、支出總金額,橫軸則可分析每一收入或支出項目占整年度的比例。如此一來,便可加以檢討哪些項 目超支,控管消費習慣。
2 預算表控制消費進度
養成記帳習慣、掌握收支流向後,就可再往下一階段邁進—製作年度預算表。製作預算表時,可先根據上一年度的收入來規畫,再參考過去的記帳明細,來編列每月 預算,同樣也可區分為「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收支項目。分類之後便能了解,有哪些項目是固定且必須的支出,哪些項目則有節省的空間。
此外,對於收支敏感度較低的人,不妨考慮再將每月非經常性支出的預算除以4,以「週」為單位來控制消費進度。除了確實記帳,也要養成至少每季檢視收支與預算表的狀況確實掌握現金流量和預算控制。
3 資產負債表,觀察「身價」是否成長
一般來說,收支表呈現的是流量的概念,而年度資產負債表呈現的則是存量的概念。除了收支表和預算表外,如果是個人身分,也可以像公司企業一樣,每年製作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如同企業計算淨值,一般人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價」有多少。
淨值的計算公式:資產-負債=淨值
高收入的人不見得就擁有高淨值,如果支出控管不當或過度舉債,還是會降低淨值表現。我們不妨在每年年底時挑選一天進行結算,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可區分兩大項目:
一、資產項目:
「流動性資產」:現金或銀行定存
「投資性資產」:股票、基金、非自住的房地產等
「自用型資產」:自住房地產、汽車、珠寶等
二、負債項目:
「消費性負債」:信用卡、信貸或分期付款
「投資性負債」:股票融資金額
「自用性負債」:自住房地產的房貸
4 老是忘了記帳怎麼辦?
有些人總覺得記帳很繁瑣,而無法持之以恆。有些人以記流水帳方式,消費一筆就記一筆,也有些人將消費分為食、衣、住、行類別來記錄,只要掌握方便、好記的 原則即可。若擔心會有遺漏,也可利用收集發票、收據、悠遊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明細輔助,或目前手機也有記帳APP 程式,隨身記錄消費明細。
然而,有些人記帳的習慣雖然已經培養成功,但偶而也會有忘了消費金額的困擾,於是,他自創「情境式回憶法」,每天上床睡覺前,回憶當天從早到晚的行程,從 「去了哪些地方、見了什麼人」,進而聯想到所消費的項目,例如早上送小孩到學校,一定會花錢買早餐,下午到攝影棚錄影時,一定會有停車費等,每天花5 分鐘回想,再對照發票明細,就能輕鬆完成記帳工作。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1-107365?page=1#
存錢又樂活的儲金法則:50-20-30 分配定律
前陣子分享「3-3-3」預算系統,是個適合初學作預算的方法,相較於多重帳戶管理也較不複雜。今天要分享的這個預算分配策略,跟3-3-3一樣也是我剛
起步學理財時曾經用過的預算方式,同樣也是只有三個帳戶很好上手,只是在分配比例及功能上不太相同,當然也就有不同的優缺點。
不過首先要提醒,不同的預算方法寫出來並非要錯亂大家理財計畫。若你是剛要學作預算的新朋友,也千萬不要陷入煩惱選哪個比較好的掙扎,因為就我個人經驗, 理財並非「一種米養百種人」,每種工具、不同方式都會有適不適合的問題,選擇時只要把握最重要的原則:它要能讓你持續且正確做下去。所以重點還是 在,you know,執行面。
50-20-30的分配方法
這方法我會想分享原因,主要是在它簡單易執行又相當「平衡」(稍後會說明)。每當工作收入進來時,扣除預繳所得稅後,依照比例將其分成三部分:
50% 必要生活費
維持你活下去的必要費用,如伙食費、交通費、房租/房貸、水電瓦斯費、小孩教育費、其他貸款支出……等,至於特價時想買的衣服、鞋子,突然看中的3C手機,當然就不包含在裡面。
20% 理財儲金
存退休金、償還債務貸款、為財務自由準備、緊急預備金等等的錢就是用這些錢。這些錢不見得用作投資用,但只要是跟必要生活費無關,也不是其他消費(見後方)就歸在這裡存起來做日後理財。
30% 樂活消費
這部分的錢是用作提高生活品質的花費。好比旅遊費、第四台費、網路費、手機費、衣著打扮、保養費、寵物飼養費……等。各位看倌應該注意到一件事,第四台、 網路費與手機費不算基本生活費嗎?嗯,你只要想想不吃飯跟不看電視,那個會讓你活不下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所以簡單說就是必要生活費外,你的其他消費就 要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內。
50-20-30 的好處是什麼?
第一,它很容易學習跟上手。除了只需要將收入分成三份外,類別也只分消費與儲蓄兩大類,其中消費才又分成「必要」跟「樂活」兩個,對於初步作預算的人不會 搞混。不同於多帳戶或六個罐子的預算法會專門把投資理財與享樂帳戶拉出來,你只要在每個月先將20%的錢存下來,之後再抓緊生活費用,剩下的30%就可以 用作樂活費用。
第二,它述求生活平衡。這方法早期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很快就讓我在財務上取得平衡。50%必要費用是屬於生活壓力,這些錢是拿到收入一個月內就會進 到別人口袋,可說是最大的負擔;而另一端30%的樂活費,很直接的就是用來平衡這些生活壓力,有時壓力比較大時,甚至一個月花掉20%的樂活費去吃吃喝 喝、遊山玩水也可以。不過有作預算的好處就在這裡,短期為了樂活而先花掉,日後買車、買手機這類高單價品就要犧牲而延後。
第三,收入不穩定時能清楚控管支出。如果工作收入短少,或是生活成本提高而需要省錢時,優先目標就是將樂活費用降低,目標非常明確,所以執行上很單純。
三種不同階段的「50-20-30」
如果你想試試這方法,我建議你依照三種不同階段來實踐。
第一階段:50%生活費用、20%緊急預備、30%樂活消費
對於不同的預算方法,我都建議要先把緊急預備金存滿。所以第一階段建議先將百分之二十的錢拿去存緊急預備金,存滿後始可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50%生活費用、20%償還貸款、30%樂活消費
當預備金存滿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身上貸款情況。除了房貸因為期數長、本金大外,其餘的貸款都要運用每月百分之二十的錢去提前償還。若身上只剩房貸,可以再考慮一部分錢用作還房貸,一部分存退休金或財務自由準備,不過階段目標仍然是以零負債為主。
第三階段:50%生活費用、20%投資理財、30%樂活消費
若身上皆無貸款時,此時你絕對比其他人更接近財務自由,當然底下的資產是愈多愈好,所以這階段就可以將心力全放在投資與準備退休金上。
不過首先要提醒,不同的預算方法寫出來並非要錯亂大家理財計畫。若你是剛要學作預算的新朋友,也千萬不要陷入煩惱選哪個比較好的掙扎,因為就我個人經驗, 理財並非「一種米養百種人」,每種工具、不同方式都會有適不適合的問題,選擇時只要把握最重要的原則:它要能讓你持續且正確做下去。所以重點還是 在,you know,執行面。
50-20-30的分配方法
這方法我會想分享原因,主要是在它簡單易執行又相當「平衡」(稍後會說明)。每當工作收入進來時,扣除預繳所得稅後,依照比例將其分成三部分:
50% 必要生活費
維持你活下去的必要費用,如伙食費、交通費、房租/房貸、水電瓦斯費、小孩教育費、其他貸款支出……等,至於特價時想買的衣服、鞋子,突然看中的3C手機,當然就不包含在裡面。
20% 理財儲金
存退休金、償還債務貸款、為財務自由準備、緊急預備金等等的錢就是用這些錢。這些錢不見得用作投資用,但只要是跟必要生活費無關,也不是其他消費(見後方)就歸在這裡存起來做日後理財。
30% 樂活消費
這部分的錢是用作提高生活品質的花費。好比旅遊費、第四台費、網路費、手機費、衣著打扮、保養費、寵物飼養費……等。各位看倌應該注意到一件事,第四台、 網路費與手機費不算基本生活費嗎?嗯,你只要想想不吃飯跟不看電視,那個會讓你活不下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所以簡單說就是必要生活費外,你的其他消費就 要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內。
50-20-30 的好處是什麼?
第一,它很容易學習跟上手。除了只需要將收入分成三份外,類別也只分消費與儲蓄兩大類,其中消費才又分成「必要」跟「樂活」兩個,對於初步作預算的人不會 搞混。不同於多帳戶或六個罐子的預算法會專門把投資理財與享樂帳戶拉出來,你只要在每個月先將20%的錢存下來,之後再抓緊生活費用,剩下的30%就可以 用作樂活費用。
第二,它述求生活平衡。這方法早期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很快就讓我在財務上取得平衡。50%必要費用是屬於生活壓力,這些錢是拿到收入一個月內就會進 到別人口袋,可說是最大的負擔;而另一端30%的樂活費,很直接的就是用來平衡這些生活壓力,有時壓力比較大時,甚至一個月花掉20%的樂活費去吃吃喝 喝、遊山玩水也可以。不過有作預算的好處就在這裡,短期為了樂活而先花掉,日後買車、買手機這類高單價品就要犧牲而延後。
第三,收入不穩定時能清楚控管支出。如果工作收入短少,或是生活成本提高而需要省錢時,優先目標就是將樂活費用降低,目標非常明確,所以執行上很單純。
三種不同階段的「50-20-30」
如果你想試試這方法,我建議你依照三種不同階段來實踐。
第一階段:50%生活費用、20%緊急預備、30%樂活消費
對於不同的預算方法,我都建議要先把緊急預備金存滿。所以第一階段建議先將百分之二十的錢拿去存緊急預備金,存滿後始可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50%生活費用、20%償還貸款、30%樂活消費
當預備金存滿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身上貸款情況。除了房貸因為期數長、本金大外,其餘的貸款都要運用每月百分之二十的錢去提前償還。若身上只剩房貸,可以再考慮一部分錢用作還房貸,一部分存退休金或財務自由準備,不過階段目標仍然是以零負債為主。
第三階段:50%生活費用、20%投資理財、30%樂活消費
若身上皆無貸款時,此時你絕對比其他人更接近財務自由,當然底下的資產是愈多愈好,所以這階段就可以將心力全放在投資與準備退休金上。
2014年5月5日星期一
选择富足:婚礼的财务规划(下篇)华而不实的婚礼
在筹备婚礼时,我们常常会为了要遵循传统而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种种矛盾冲突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懂自己要什么,而盲目听从“专家”意见。
殊不知这些所谓专家即是一些挖空心思想要从我们荷包掏出钱的商家。
上一篇我们谈过结婚照与婚纱筹备重点,现在让我们继续探讨其他领域的规划:
新房
新房即是两人结婚后的新居。许多新人在布置新房时讲究品质过于实用,讲究潮流过于需求。家具必须是上等材料、摆饰用的必须是名贵进口货等,一切都把面子排第一,要求尽善尽美,以便让客宾参观时自己脸上有光。
其实,我认为新房的布置华丽与否并不是重点,因为新房仅是供两人一起建立属于他们新生活的落足地、共同发展未来的起点。
开始阶段珍惜资源
所谓的起点就是一却都在刚刚开始的阶段,况且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有更多、更重大的挑战必须要面对。
倘若一开始便把太大的资源消耗在这里,它反而会成为往后多方发展的妨碍和绊脚石。
尤其是男女双方都刚开始步入社会,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该一切从简,没有必要和别人及世俗的潮流攀比。
虽然现在许多商家和信用卡为了赢得生意,给予零利息的分期付款,但无论如何这只是零利息而不是零付款。
然而许多冲动型的准新人就因此掉入陷阱,想到反正还供得起,便不假思索,把东西一样一样地搬回家。
岂料结婚后,生活突然起了很多变化,许多始料不及的事故发生,或是女的婚后肚子挺了起来,不方便工作,收入突然递减,这时该怎么办?再来把东西一样一样地丢吗?就算全部当掉也没办法清还,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
考量能力注重实惠
想当年(1996年),我就以能力为考量,买了最经济实惠,包含双人床、衣橱、梳妆台的All In1,全合一配套。在家人协助下,亲手动工油漆和进行小装修。整个新房,全数也只大约花费一千元。
1996年是我特地为你注明的,我知道大家看了这年份又想说什么了。不等你开口,让我向大家报告:就算在2014年的今天,你还是能找到不超过一千元的全合一卧室配套。
找不着的话,给我一千元,电邮给我(2116@MonQ.my)让我为你包办。我说这话是认真的!
在同一期间,早我两个月结婚的那位同学就花掉整两万元精心打造他租来的新房。看来,我在此又比一般人省下整两万元啰!
其实,以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太可能会在一个住所永久定居。尤其是年轻、刚起步的新婚夫妇。一却尚未定型下来,常常会因为工作及个人发展等因素而数度搬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重金装潢及购买贵重的家具。否则当我们被迫搬迁到另一新居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家具和新居所的不相称或搬迁不易等因素而必须舍下之前的家具,这无异是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刚才所提的那位同学就因为转换工作,必须移居到海外。因此,不到两年,价值整两万的家具就被迫以三千元割爱让出。
老兄,万多两万元就这样流失了咧!难怪现代人都必须拼命的赚钱,因为大家都不断地想办法让自己拼命的花钱。然后又向人投诉说世道不好、因此钱不够用,却没有好好反省这全是自己的选择造成?!
礼饼
大家有没有想过派礼饼的由来和意义何在?回顾从前,由于收入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一般人只能安份守己的过着最基本的日常生活。
礼饼对大家来说也算是一种奢侈品,只等到有人结婚的日子才有机会吃。固此,在当时就显得额外珍贵了。
此外,在乡村小地方,村民们都互相认识,派礼饼代表着向村人宣告某某相熟的亲人或朋友要结婚了,因此意义非凡。
礼饼意义不如昔
尤其小孩更高兴,终于有糕饼可吃了!
当时的一盒礼饼,真的可让人吃出其中的甜蜜和意义。
反观今天物质供应泛滥的社会,似乎每一个人无时无刻都接触到比传统礼饼好吃一百倍都不止的各式各样糕饼,结婚礼饼固然失去往日的意义和光芒,甚至连小孩都不屑一顾。
换言之,随着时代的变迁,送礼饼这个举动已不如从前来得意义深远。
想当年,我的“娘家”就是因为听信“大金姐”的指示,要求我照足她的意思去办。
我想两位老人家在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要求,我就姑且在这件事情上让步,也“顺便”让他们能洞察我的“精明”(不好意思,小黄卖瓜,自谈自夸)。
不应做无谓花费
后来一大“堆”的礼饼就这样买回来了。岳父岳母的心意本是想要礼尚往来,让每一位到来的亲友多带一些礼饼回家以表示我们的大方。
然而,几乎每一位亲友都推辞了,大家都纷纷的说就算拿回去也不会有人要吃,那不是更浪费?
哈哈,搞到接下来几天一家人就只好吃饼度日,最后还是丢的比吃的多!
无论如何,事到如今还是有许多人难逃无谓花费在礼饼的恶运,因为商家永远比消费者想得更周到!为了让新人能脸上有光而且能与时并进,许多商家就在礼饼包装方面“大下苦功”。
精美包装难抗拒
例如以新人的婚礼为标题的特制精美礼饼盒、再加上特制精美礼饼袋来呈现特制精美礼饼。
许多准新人就是因为胜不了这种一世人一次的诱惑而纷纷“失守”。
不管怎样,在今天物质供应过于泛滥的年代,大家都已“见怪不怪”,无论消耗多少金钱和心思在礼饼上,到了大家的手上它也只不过是另一盒不足为奇的饼。
可是对于一对经济能力非常有限的新人来说,每一分都是钱,精美包装的背后换来的可能却是另一件令人精疲力尽的漫长日子,到底意义何在?
过度花费代价沉重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之前我曾经提到过有关:传统,应该更新还是盲从?
有些人看了我有一反传统之意深感不满。
说道我们的华人传统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根源,不由得我说反就反!
其实说得一点也没有错,每一项传统都蕴藏着深远的文化。
勿背负沉重代价
我心想,说这话的人当年结婚时必定是传承着请大伙儿吹笛、敲锣打鼓、坐花轿、点花烛、闹洞房之类的传统吧!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传统婚礼精华嘛!
其实我的出发点极之简单而且单纯,我自己的理财教育使命都来不及完成,哪来这么多闲情搞什么“文化大革命”?
只是时常出现在我的理财课堂里的竟是许多因为婚礼过度花费而必须在接下来的年岁里付上沉重且昂贵代价的年轻夫妇。
此外,还有一批批正在准备全心投入华人“标准”婚礼、而且还打算在传统中“精益求精”的准新人。
看了这些年轻人的遭遇,想到他们未来要走的艰难路,我真的不忍心为了维护传统而不与他们分享自己结婚也能赚钱的经验。
说到最后,这只是一篇只供个人参考的文章,想要维护传统或是明白婚礼中每一件事情的意义、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作出正确的规划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选择富足:婚礼的财务规划(中篇)结婚也能赚钱?
这只是一则广告标语吧?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有关破产年轻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婚礼举债。
结婚不让人破产就好了,还开什么玩笑说结婚也能赚钱?
是的,就如我时常在课程中与未婚年轻人的分享:“假如你真正明白到婚姻的意义,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结婚也可以赚钱!”
随后我会打趣道:“但确记,赚钱并不是结婚的目的,而是当你懂得如何把婚礼处理恰当的结果!否则每当没有钱就想到要结婚,后果就不太妙了!”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到,现代婚礼花费最大的无非是:婚纱、结婚照、新房、花车、婚宴、聘金、礼品等几个主要项目。
以时下“标准”的消费来计算,每个项目分别的开支大约如下:
●结婚照:RM5,000
●婚纱、化妆、花车:RM2,000
●新房装饰+家具:RM10,000-RM20,000
●扣除亲友红包收入后的婚宴开支:RM10,000
●礼品:RM3,000
至于聘金方面就因人而异,有视女方家长的要求。
总结起来就是时下的婚礼平均开支三四万令吉的由来。
至于当初我如何经营一项“赚钱”的婚礼,请往下看:
结婚照
在还没有拍结婚照之前,我就很理智的问自己:拍结婚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当然离不开留下纪念性的一刻。既然答案是如此的直接,我的想法也固然很单纯,我可以选择花费好几千,甚至把更多的钱花在拍摄上,但结果都是同样的“拍照留念”,唯一不同的只是相簿的大小、拍照的款式等无关痛痒的分别。
我也曾经请教过许多学兄学姐们,以了解那些重金拍摄的结婚照,在婚礼当天“Show Off”过后的下场如何?
结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经过婚宴当晚一天的效劳后,因为体积大到无处可容,往往就只有在床底下“暗度余生”。此后,丢掉可惜,不丢却嫌麻烦!
相簿体型小易收藏
参考了众多个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当时的财务状况。于是,我选择了拍摄笔记本5R型的结婚照:相馆拍摄、外景拍摄、精装版笔记本相簿一本,全部只需498令吉。
每次当我提起这个配套的价钱,听的人的反应是:“那是你的时代,现在哪还会有如此的配套?”
为了“保护”我的论点和不让大家失望,其实我一直都在“追踪”时下相同配套的价钱。大家听好啦:以个人5R专辑照片笔记本相簿配套,它的价钱还是和当初相差无几!
悄悄的告诉你,经过多年印证后,我要和大家分享:实用的东西不一定要贵,贵的东西未必好!就是因为那相簿的体型小,方便带出门,同时也容易收藏,因此它可以为我终生效劳,固然也不至于被打入冷宫!
反观比我早两个月结婚的一位同学,当时就花费了大约4000令吉拍结婚照。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时下一般的结婚照费用。后来因为拍出来的照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结果重拍一次,又再多花了2000多元。相比之下,单单在结婚照,我们两者之间花费已有大约六、七千元之差!
现在的时代更不同了,还有什么“密月旅行结婚照”配套?原本钱已经不够用了,还必须重金聘请专业摄影师到海外拍摄结婚照?况且还没有结婚就先渡蜜月?这是哪来的道理?
此外,更有人重金聘请专业化妆师,让双方打扮得花枝招展来拍结婚照。拍出来照片的样子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但是钱就是这样地花出去了!到底意义何在?!
难道就不能诚实地接受自己的样子,就只把当时属于自己的真面目拍照留念就好,顺便也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婚纱 化妆 装饰新车
许多准新人还没有到婚纱店之前,早就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广告资讯吸引:什么欧美白色浪漫啦、法国罗曼蒂克系列啦、意大利潮流情侣配套等等。
当我们选定了结婚照配套之后,相馆的老板娘便马上向我们介绍各式各样上述的婚纱配套,还向我们特别推荐全新、刚刚由外国进口、还没有穿过的名牌意大利婚纱。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价钱也视婚纱的“浪漫程度”以及它的新旧来区分了。
留下毕生难清债务
许多准新人就是因为一世人只这么一次的想法,不惜一掷千金,结果想要为自己留下毕生难忘的回忆当儿,也同时留下毕生难清的债务!
然而我却在想,反正婚纱就只穿一次,管他是不是新的?之前有没有人穿过?穿过多少次?这有什么分别呢?
于是我就打趣地跟老板娘说道:“那你就让我们看看那些准备穿多这一次就要被淘汰的婚纱吧,或是那些你已经不要了的也不要紧,反正你都打算要丢了。不算钱也不要紧嘛吧!”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所选择的婚纱、新娘化妆和新车装饰、再加上刚才的结婚照配套及加送一幅床头大照,总数全部才1028令吉。比起一般标准的婚纱和化妆配套,我们又多省一两千元了。
听到这里,请不要再告诉我说这种价钱“当时”才有!
这时我倒要反过来问问大家:
●如果真的还有的话,你有胆量接受这个“挑战”、过得了别人的眼光吗?
●拍结婚照的目的是什么?
●穿婚纱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真的有需要把辛苦赚来的钱、甚至必须背上债务在婚礼上大花特花?
其实,何止婚礼,其他別人要付上昂贵金钱代价的人生大小事也无非如此。
无关你做了些什么事,而在于你是否懂得那件事情对你的意义,进而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是的,如果处理妥当,结婚也能赚钱!
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不但让我省却许多不必要的财务烦恼,同时,也以此观念开课授教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黄凯顺 ■MonQ 财商教育家■儿童与青少年MonQ理财营创办人■投资理财课程导师■著有:《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陪你的孩子走理财路》等八本理财书籍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有关破产年轻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婚礼举债。
结婚不让人破产就好了,还开什么玩笑说结婚也能赚钱?
是的,就如我时常在课程中与未婚年轻人的分享:“假如你真正明白到婚姻的意义,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结婚也可以赚钱!”
随后我会打趣道:“但确记,赚钱并不是结婚的目的,而是当你懂得如何把婚礼处理恰当的结果!否则每当没有钱就想到要结婚,后果就不太妙了!”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到,现代婚礼花费最大的无非是:婚纱、结婚照、新房、花车、婚宴、聘金、礼品等几个主要项目。
以时下“标准”的消费来计算,每个项目分别的开支大约如下:
●结婚照:RM5,000
●婚纱、化妆、花车:RM2,000
●新房装饰+家具:RM10,000-RM20,000
●扣除亲友红包收入后的婚宴开支:RM10,000
●礼品:RM3,000
至于聘金方面就因人而异,有视女方家长的要求。
总结起来就是时下的婚礼平均开支三四万令吉的由来。
至于当初我如何经营一项“赚钱”的婚礼,请往下看:
结婚照
在还没有拍结婚照之前,我就很理智的问自己:拍结婚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当然离不开留下纪念性的一刻。既然答案是如此的直接,我的想法也固然很单纯,我可以选择花费好几千,甚至把更多的钱花在拍摄上,但结果都是同样的“拍照留念”,唯一不同的只是相簿的大小、拍照的款式等无关痛痒的分别。
我也曾经请教过许多学兄学姐们,以了解那些重金拍摄的结婚照,在婚礼当天“Show Off”过后的下场如何?
结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经过婚宴当晚一天的效劳后,因为体积大到无处可容,往往就只有在床底下“暗度余生”。此后,丢掉可惜,不丢却嫌麻烦!
相簿体型小易收藏
参考了众多个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当时的财务状况。于是,我选择了拍摄笔记本5R型的结婚照:相馆拍摄、外景拍摄、精装版笔记本相簿一本,全部只需498令吉。
每次当我提起这个配套的价钱,听的人的反应是:“那是你的时代,现在哪还会有如此的配套?”
为了“保护”我的论点和不让大家失望,其实我一直都在“追踪”时下相同配套的价钱。大家听好啦:以个人5R专辑照片笔记本相簿配套,它的价钱还是和当初相差无几!
悄悄的告诉你,经过多年印证后,我要和大家分享:实用的东西不一定要贵,贵的东西未必好!就是因为那相簿的体型小,方便带出门,同时也容易收藏,因此它可以为我终生效劳,固然也不至于被打入冷宫!
反观比我早两个月结婚的一位同学,当时就花费了大约4000令吉拍结婚照。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时下一般的结婚照费用。后来因为拍出来的照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结果重拍一次,又再多花了2000多元。相比之下,单单在结婚照,我们两者之间花费已有大约六、七千元之差!
现在的时代更不同了,还有什么“密月旅行结婚照”配套?原本钱已经不够用了,还必须重金聘请专业摄影师到海外拍摄结婚照?况且还没有结婚就先渡蜜月?这是哪来的道理?
此外,更有人重金聘请专业化妆师,让双方打扮得花枝招展来拍结婚照。拍出来照片的样子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但是钱就是这样地花出去了!到底意义何在?!
难道就不能诚实地接受自己的样子,就只把当时属于自己的真面目拍照留念就好,顺便也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婚纱 化妆 装饰新车
许多准新人还没有到婚纱店之前,早就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广告资讯吸引:什么欧美白色浪漫啦、法国罗曼蒂克系列啦、意大利潮流情侣配套等等。
当我们选定了结婚照配套之后,相馆的老板娘便马上向我们介绍各式各样上述的婚纱配套,还向我们特别推荐全新、刚刚由外国进口、还没有穿过的名牌意大利婚纱。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价钱也视婚纱的“浪漫程度”以及它的新旧来区分了。
留下毕生难清债务
许多准新人就是因为一世人只这么一次的想法,不惜一掷千金,结果想要为自己留下毕生难忘的回忆当儿,也同时留下毕生难清的债务!
然而我却在想,反正婚纱就只穿一次,管他是不是新的?之前有没有人穿过?穿过多少次?这有什么分别呢?
于是我就打趣地跟老板娘说道:“那你就让我们看看那些准备穿多这一次就要被淘汰的婚纱吧,或是那些你已经不要了的也不要紧,反正你都打算要丢了。不算钱也不要紧嘛吧!”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所选择的婚纱、新娘化妆和新车装饰、再加上刚才的结婚照配套及加送一幅床头大照,总数全部才1028令吉。比起一般标准的婚纱和化妆配套,我们又多省一两千元了。
听到这里,请不要再告诉我说这种价钱“当时”才有!
这时我倒要反过来问问大家:
●如果真的还有的话,你有胆量接受这个“挑战”、过得了别人的眼光吗?
●拍结婚照的目的是什么?
●穿婚纱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真的有需要把辛苦赚来的钱、甚至必须背上债务在婚礼上大花特花?
其实,何止婚礼,其他別人要付上昂贵金钱代价的人生大小事也无非如此。
无关你做了些什么事,而在于你是否懂得那件事情对你的意义,进而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是的,如果处理妥当,结婚也能赚钱!
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不但让我省却许多不必要的财务烦恼,同时,也以此观念开课授教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http://www.nanyang.com/node/617335?tid=687&fb_action_ids=10152415008100854&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ref=.U17xMvlJsME.like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3檔高股息養我一輩子
好的股票,可以養你一輩子,你相信嗎?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蔡海茲如此描述早年的投資模式。
投資不一定穩賺,工作也不是鐵飯碗。做研究員多年,每次遇到不景氣,公司都會先從研究部門先砍人,「2001年網路股災後,市況不好,我爸媽擔心有一天會裁到我,一直勸我去考公務員。」但蔡海茲沒去看考試用書,反而把當時新上市的《富爸爸,窮爸爸》翻了好幾遍。
他發現,清崎是靠買入好資產,然後從資產中得到豐沛的現金,再進行投資,因此致富。而清崎和他最大的差別,在他買賣股票只想賺價差,努力要賺「一次性收入」,並沒有設法讓持股變成一種「持續性收入」。
但是,按照清崎的建議,把配股、配息滾進投資帳戶,隨著投資股票的市值長大,配息跟著大增,「如果1年配息足夠1年生活之用,只要投資的公司不出事,股票就不必賣,錢就會一直流進來!」蔡海茲分析。
單有觀念還不夠,他再用高股息股中鋼做試算。他把中鋼自1991年至2000年的每年開盤價、配發的股利等數據全部找來,以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加上前1年配息,在開年第1天開盤就買進,如此連續做10年,結果發現,總投入現金是100萬元,10年累積的資產總值可達140萬元。
那段期間,先後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災,中鋼股價從最初買進的29.5元,最高漲至36元,到2000年最後1天收盤時,跌到19.9元,但仍能創造每年平均7%的利息收益,比做價差安全、簡單,獲利又比銀行定存高又穩,蔡海茲因此打算,除中鋼外,再挑兩檔高股息股,打造自己的現金流果樹。問題是股票要怎麼挑?
身體力行,挑出高股息股
每年每檔投入10萬元只買不賣
蔡海茲以中鋼為範本,挑選在公司經營上,必須業績長期穩步成長,財務穩健的產業龍頭股;其次是公司股利政策要均衡穩定,即使遇到景氣不佳,仍可用保留盈餘來分配股息。
對此,嘉實資訊副總經理王錦樹分析,高配息股因長期財務和績效穩健,除權除息後,多半能填息,基本上股價波動不太大,長期投資,很有利。
蔡海茲花1個多月詳讀財報確認,由於設定投資金額是1檔股票1年投10萬元,因此從本益比在10倍以下、股價在20元以內的股票篩選,最後選出中鋼、台橡、超豐3檔高配息股。
由於這方法至少要持續10年,對習慣買股賺價差的蔡海茲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控制自己,不受股價波動影響,每年定期買進,不能因股價漲跌就賣出,必須像機械般反覆操作。玉京財經資訊執行長汪潔民就分析:「做慣價差的人,只想掌握波段,1年賺20%〜30%。所以行情一來,股票就抱不住,會賣掉。」
為了解決汪潔民點出的問題,蔡海茲先把自己投資的資金重分配,1/2還是做價差,賺一點額外報酬;另外1/2加上年終獎金,就存進3檔高配息股票去累積財富。因此,他還另外開了一個證券交易戶,並把操作原則告訴營業員,請營業員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不必管股價,就用每年底固定存入的資金,連同前1年配發的股利,全數買進指定的股票。
坐享豐收,退休金有著落
未來月領6萬不成問題
前3年時,現金股利只小幅增加,但比起做賺價差,這裡的操作不需貼盤太近,壓力小,也不會焦躁,蔡海茲已經很滿足。到了第4年,資產增值加速,尤其是台橡,每年累積的現金股利以1倍左右的速度成長。「再做4年,每月累積到6萬元以上,我就不用工作、可以提早退休了!」
雖然,這兩年景氣不好,股利縮水,但蔡海茲評估,這只是短期影響,而且定額投入的10萬元可買進更多的股數,果樹的規模反而增加得更快,配息收益甚至可能大增,讓他不必再等4年,就能提前退休。「現在,正是執行這方法的黃金期,可以把你失去的退休金再『存』回來,」蔡海茲說。
清崎曾說:「投資,是一個透過簡單、機械化操作就可以致富的過程。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認為,投資致富,過程很神奇,不可能這麼簡單、單調而枯燥。」花6年為自己打造一個穩定現金流的果樹,現在,蔡海茲也相信,做投資,簡單比複雜要好得多!
汪潔民指出,蔡海茲的投資策略,其實上市櫃企業的老闆們都是這麼做,「用股票複利滾錢,才是真正有錢人會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執行這方法並不難,本金也不用多,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執行!
*以股養股 不怕股市漲跌都能賺
蔡海茲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以30萬元買進3檔股票,每年配股續抱,配息就在隔年和30萬元本金一起買進股票,以第1年來看,經過試算3檔股票市值就翻漲為55萬7,685元(市值=[本金÷3檔股票第1個交易日開盤價+3檔股票配股]×最後交易日收盤價+3檔股票配息),6年下來,資產長大1.68倍。
*想學養股術,可以這樣做:
(一)挑出值得投資的股票
1.公司財務長期穩定: 過去10年,營收穩定成長 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獲利不一定要年年成長,但長期呈上升趨勢,原則是: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平均值>近5年平均值>10年平均值
2.過去5年~10年的股利政策均衡而穩定。
3.公司是產業龍頭。
4.依你每年可投入預算,挑選股價適合的標的。
(二)進場執行
1.第1次買股,可用兩個原則注意股價: 本益比在10倍以下 買進股價是否夠便宜?可用股價淨值比(PBR)做參考指標,愈低就愈具投資價值。
2.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
第1年開盤第1天,買進10萬元
第2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1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
第3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2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如此反覆操作至少10年。
在累積到夠你用的現金流之前,現金股利一定要再滾入,不能領出來,直到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不用賣股票,就完全可以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三)追蹤與調整
1.每年檢視數據: 查看營收、獲利的數據,若5年到10年期長線走勢往上,就可安心續抱。
2.留意經營狀況: 當出現年度虧損時,要開始注意接下來的經營表現,若第2年產業景氣沒問題,公司營收和獲利仍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四)不斷的心理建設
1.不受股價漲跌影響: 每年買股時,不要受股價起伏影響,因為你是要賺現金流,不是賺價差。
2.堅持長抱: 堅定的持續長抱,連存10年~15年都不去動用,股票複利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專家看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余弘仁:要賺股息,也要省稅金
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及「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東參與除權息,可享股利或股息報酬,也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根據過往紀錄,傳統產業股,可扣抵稅率高,通常在15%〜20%以上,較無稅負問題;至於電子業,因已享有租稅優惠,可扣抵稅率就低,投資人就易有稅負的負擔。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經理黃昭棠:定期檢視個股的股利政策
小心企業會調整股利政策,例如向來採高股利政策的鴻海,今年就調降股利。 長期執行須小心如果公司獲利不佳,有可能發不出股息。 在產業與景氣出現變化時,注意個股經營、股利政策的調整,建議每年檢視1次。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detail.aspx?p=1&id=36324
今年39歲的研究機構職員蔡海茲就辦到了!從2003年開始,他每年拿出30萬元存款,固定投資3檔高配息股,無論台股看漲、或看跌,一定買進,而且3檔股票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也在下一年度和自己的存款一起滾入,投資相同的股票。
6年下來,他從口袋拿出來養這個現金流果樹的本金只有180萬元,但3檔股票含配息、配股、再加股價增值,合計市值已達303萬6,000元,累積報酬率168.67%,平均年報酬率達16%。假設蔡海茲把相同金額的資金,存在銀行放定存,6年下來,利息只有10萬多元,年報酬率相差14%之多。
儘管去年金融海嘯,讓台股重跌46%,但是,蔡海茲對這個用股票打造平穩現金流的果樹,非常滿意,不但抱股不賣,還打算用相同的股票再存4年,讓果樹再長大1倍。按他估算,屆時,每年光靠股票配息就可以領超過72萬元,平均每月可領6萬元,至於現在,這個現金流果樹,每月就可為他產生近3萬6,000元的股息收入。
用這套方法,最大的好處是,不必管股價波動、不怕股災,也能賺進穩定的現金流,「這等於是自己DIY退休年金,而且是活多久、領多久,還可能愈領愈多!」這位研究員出身的上班族如此說。
打破觀念,不再賺價差
改賺配息讓錢不斷流進來
蔡海滋會想出這套方法,是被羅勃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的一句話啟發,他說:「好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高股息股就是這樣的好資產。
在用這方法之前,蔡海茲投資股票達10年,原本只想靠股票快速致富,每天看技術線圖、搶進殺出,總是賺小、賠大,賺兩萬元、賠10萬元。10年下來,總投入近200多萬元本金,只小賺10%左右。「花那麼多心力,卻是白忙一場,」
蔡海茲如此描述早年的投資模式。
投資不一定穩賺,工作也不是鐵飯碗。做研究員多年,每次遇到不景氣,公司都會先從研究部門先砍人,「2001年網路股災後,市況不好,我爸媽擔心有一天會裁到我,一直勸我去考公務員。」但蔡海茲沒去看考試用書,反而把當時新上市的《富爸爸,窮爸爸》翻了好幾遍。
他發現,清崎是靠買入好資產,然後從資產中得到豐沛的現金,再進行投資,因此致富。而清崎和他最大的差別,在他買賣股票只想賺價差,努力要賺「一次性收入」,並沒有設法讓持股變成一種「持續性收入」。
但是,按照清崎的建議,把配股、配息滾進投資帳戶,隨著投資股票的市值長大,配息跟著大增,「如果1年配息足夠1年生活之用,只要投資的公司不出事,股票就不必賣,錢就會一直流進來!」蔡海茲分析。
單有觀念還不夠,他再用高股息股中鋼做試算。他把中鋼自1991年至2000年的每年開盤價、配發的股利等數據全部找來,以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加上前1年配息,在開年第1天開盤就買進,如此連續做10年,結果發現,總投入現金是100萬元,10年累積的資產總值可達140萬元。
那段期間,先後發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股災,中鋼股價從最初買進的29.5元,最高漲至36元,到2000年最後1天收盤時,跌到19.9元,但仍能創造每年平均7%的利息收益,比做價差安全、簡單,獲利又比銀行定存高又穩,蔡海茲因此打算,除中鋼外,再挑兩檔高股息股,打造自己的現金流果樹。問題是股票要怎麼挑?
身體力行,挑出高股息股
每年每檔投入10萬元只買不賣
蔡海茲以中鋼為範本,挑選在公司經營上,必須業績長期穩步成長,財務穩健的產業龍頭股;其次是公司股利政策要均衡穩定,即使遇到景氣不佳,仍可用保留盈餘來分配股息。
對此,嘉實資訊副總經理王錦樹分析,高配息股因長期財務和績效穩健,除權除息後,多半能填息,基本上股價波動不太大,長期投資,很有利。
蔡海茲花1個多月詳讀財報確認,由於設定投資金額是1檔股票1年投10萬元,因此從本益比在10倍以下、股價在20元以內的股票篩選,最後選出中鋼、台橡、超豐3檔高配息股。
由於這方法至少要持續10年,對習慣買股賺價差的蔡海茲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控制自己,不受股價波動影響,每年定期買進,不能因股價漲跌就賣出,必須像機械般反覆操作。玉京財經資訊執行長汪潔民就分析:「做慣價差的人,只想掌握波段,1年賺20%〜30%。所以行情一來,股票就抱不住,會賣掉。」
為了解決汪潔民點出的問題,蔡海茲先把自己投資的資金重分配,1/2還是做價差,賺一點額外報酬;另外1/2加上年終獎金,就存進3檔高配息股票去累積財富。因此,他還另外開了一個證券交易戶,並把操作原則告訴營業員,請營業員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不必管股價,就用每年底固定存入的資金,連同前1年配發的股利,全數買進指定的股票。
坐享豐收,退休金有著落
未來月領6萬不成問題
前3年時,現金股利只小幅增加,但比起做賺價差,這裡的操作不需貼盤太近,壓力小,也不會焦躁,蔡海茲已經很滿足。到了第4年,資產增值加速,尤其是台橡,每年累積的現金股利以1倍左右的速度成長。「再做4年,每月累積到6萬元以上,我就不用工作、可以提早退休了!」
雖然,這兩年景氣不好,股利縮水,但蔡海茲評估,這只是短期影響,而且定額投入的10萬元可買進更多的股數,果樹的規模反而增加得更快,配息收益甚至可能大增,讓他不必再等4年,就能提前退休。「現在,正是執行這方法的黃金期,可以把你失去的退休金再『存』回來,」蔡海茲說。
清崎曾說:「投資,是一個透過簡單、機械化操作就可以致富的過程。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他們認為,投資致富,過程很神奇,不可能這麼簡單、單調而枯燥。」花6年為自己打造一個穩定現金流的果樹,現在,蔡海茲也相信,做投資,簡單比複雜要好得多!
汪潔民指出,蔡海茲的投資策略,其實上市櫃企業的老闆們都是這麼做,「用股票複利滾錢,才是真正有錢人會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執行這方法並不難,本金也不用多,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執行!
*以股養股 不怕股市漲跌都能賺
蔡海茲在每年第1天開盤時,以30萬元買進3檔股票,每年配股續抱,配息就在隔年和30萬元本金一起買進股票,以第1年來看,經過試算3檔股票市值就翻漲為55萬7,685元(市值=[本金÷3檔股票第1個交易日開盤價+3檔股票配股]×最後交易日收盤價+3檔股票配息),6年下來,資產長大1.68倍。
*想學養股術,可以這樣做:
(一)挑出值得投資的股票
1.公司財務長期穩定: 過去10年,營收穩定成長 資本支出少、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獲利不一定要年年成長,但長期呈上升趨勢,原則是:近3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平均值>近5年平均值>10年平均值
2.過去5年~10年的股利政策均衡而穩定。
3.公司是產業龍頭。
4.依你每年可投入預算,挑選股價適合的標的。
(二)進場執行
1.第1次買股,可用兩個原則注意股價: 本益比在10倍以下 買進股價是否夠便宜?可用股價淨值比(PBR)做參考指標,愈低就愈具投資價值。
2.採定期定額方式投入:
第1年開盤第1天,買進10萬元
第2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1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
第3年開盤第1天,用10萬元+第2年配發的現金股利,買進中鋼,如此反覆操作至少10年。
在累積到夠你用的現金流之前,現金股利一定要再滾入,不能領出來,直到累積到足夠現金流後,不用賣股票,就完全可以靠現金股利過日子。
(三)追蹤與調整
1.每年檢視數據: 查看營收、獲利的數據,若5年到10年期長線走勢往上,就可安心續抱。
2.留意經營狀況: 當出現年度虧損時,要開始注意接下來的經營表現,若第2年產業景氣沒問題,公司營收和獲利仍大幅衰退,就要全數出清,換股執行。
(四)不斷的心理建設
1.不受股價漲跌影響: 每年買股時,不要受股價起伏影響,因為你是要賺現金流,不是賺價差。
2.堅持長抱: 堅定的持續長抱,連存10年~15年都不去動用,股票複利的效果是非常驚人的。
*專家看法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協理余弘仁:要賺股息,也要省稅金
申報個人綜所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取決於「發放股利」及「稅額扣抵比率」,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股東參與除權息,可享股利或股息報酬,也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根據過往紀錄,傳統產業股,可扣抵稅率高,通常在15%〜20%以上,較無稅負問題;至於電子業,因已享有租稅優惠,可扣抵稅率就低,投資人就易有稅負的負擔。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經理黃昭棠:定期檢視個股的股利政策
小心企業會調整股利政策,例如向來採高股利政策的鴻海,今年就調降股利。 長期執行須小心如果公司獲利不佳,有可能發不出股息。 在產業與景氣出現變化時,注意個股經營、股利政策的調整,建議每年檢視1次。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detail.aspx?p=1&id=36324
多帳戶分工 - 拉高儲蓄率
存錢達人林家樑從小薪族變有錢,除了記帳、控制消費、省錢外,最重要的是,他還利用設立不同帳戶來做收入的規畫與分配。這套帳戶理財法從一開始的3個帳戶,後來進階到7個帳戶,「當分工愈來愈細,金流去向也跟著愈來愈清楚,結果存錢效果更明顯。」林家樑說。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收入都是有限的,可是花費卻是無窮的,如果你在用錢之前,先想清楚這一塊錢究竟要用在哪裡?花在哪裡?讓這一塊錢有明確花費目標,就可以避免無意義的浪費。
例如,當你漫無目標去逛街時,是不是特別容易買了一大堆用不到的東西回來? 相對地,如果你先列好購物清單再出門, 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結果也存下更多錢。
避免無意義的花費
加速存到100萬元
帳戶管理法也是同樣的道理,把所有的錢都明確地區分出不同的用途,然後用不同的帳戶去管理,一來讓你的現金流向一目了然,二來因為有預算上限,用錢會更謹慎小心。
簡單地說,林家樑的帳戶管理法,其實就是分配預算,把每個月的收入做好規畫
與分配。他是在32歲,已經存到300萬元資產時開始用帳戶理財法。為什麼不是存第一桶金的時候就開始做?他解釋,「之前不是不做,而是不懂,直到上課學到這個做法,決定開始試看看。」沒想到,一做效果就不錯,存到百萬的速度愈來愈快,重點是,還愈來愈省力。
原來,林家樑的第1個100萬元,是在記帳、節流之外,自己還像「八爪章魚」一樣,在工作之外拚命兼差而來的。因為剛工作時月薪僅有3萬元,為了增加收入存更多錢,他最高紀錄曾兼了3個差,包括擺地攤、寫文章、搞服裝品牌等等,他都做過。同時,只要公司有加班的機會,例如辦活動、當內部考試工作人員,他都積極爭取去做。前後花了3年3個月的時間,才辛苦存到第1個100萬。
之後再存到第2個100萬的情況,也是如此,之所以時間縮短到2年6個月,是因為之前已經花了3年3個月摸索,練就了一些省錢、存錢的技巧。到了第3個100萬,時間又進一步減為1年6個月,與薪水增加有關,他所兼的差,一個都沒少。
直到存第4個100萬的過程,加入帳戶理財法,林家樑才終於不用那麼辛苦,擺地攤、寫文章這些都不做了,可是卻在1年就存到百萬。第5個100萬同樣在1年就存到。林家樑比較其中差異,發現除了已有之前存下的錢當理財基礎,更重要的是帳戶理財法讓他存錢更有效率,存錢比率由65%提高到75%。
進階細分至7帳戶
資金運用更安心
在剛接觸帳戶理財法時,林家樑的帳戶僅做最基本的分類,為:薪資帳戶、投資儲蓄帳戶、生活開銷帳戶,其中薪資帳戶裡的錢主要是作緊急預備金、資金周轉用,生活開銷帳戶用來支應生活費,投資儲蓄帳戶則用來以錢滾錢,買儲蓄險、基金都是用這個帳戶的錢因應。
林家樑後來覺得這樣的分類不夠,有必要進階細分,因此改成7個帳戶:儲蓄投資(含緊急預備金、周轉金功能)、生活需求兩個帳戶不變,新增了財務自由、休閒娛樂、學習成長、奉獻付出、風險管理。而收入分配比例也做了調整(詳見圖1)。
▲圖1
林家樑說,當帳戶變多,錢的使用更加明確,執行比以前徹底,資金運用上更為「安心」,因為不必擔心錢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浪費。
此外,這套做法還有個大改變,以前的「投資儲蓄」帳戶,現在分成「儲蓄投資」、「財務自由」兩個帳戶。「投資儲蓄」變成「儲蓄投資」,只是把字顛倒放,有什麼不一樣?林家樑說,意義大不相同,前者是以投資為主軸,後者則是以儲蓄為主軸。
過去林家樑覺得用基金是錢滾錢很簡單,不過經過金融海嘯洗禮後,他發現基金投資要學的事情還很多,不應該將重心放在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上,因此調整為以儲蓄為主。而「財務自由」帳戶,則是指房貸,當成把錢存在房子裡。
果然,改成7個帳戶,錢被「盯」得更緊,存下的錢比以前多了。難怪就算7個帳戶分屬7家銀行,林家樑依然強調:「當錢一進戶頭的時候,就一定要做規畫,而且分愈細愈好,不要怕麻煩,分得愈精準、愈清楚,鎖錢的效果就愈好!」
訂定理財目標增強動力
善用3存錢竅門加速達陣
然而,若要讓帳戶理財法變得更強, 有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是設定理財目標。「當你沒有設目標,你會覺得吃飯去哪裡都無所謂,買什麼東西也都無所謂,不會認真存錢,是件很恐怖的事情。當你設下目標、立定決心,例如存房屋頭期款、還清學貸與房貸,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做到。」林家樑說。像他就為自己設定了短中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會每年都不同,中期目標為40歲存千萬現金(不含房產), 長期目標則是50歲退休去環遊世界。
受到訂定的目標驅使,林家樑存錢的動力很強,因此挖掘了不少存錢的小竅門, 例如:
1.刻意選了一間活儲每日計息的銀行作為儲蓄投資帳戶。
2.把緊急預備金拿去做台幣定存,急用時頂多解約損失利息,平常先賺利息。
3.用階梯存錢法存銅板。所謂階梯存錢法是以週為單位,第1週存10元,第2週存20元,第3週存30元,如此依序每週遞增10元,結果1年52週下來,竟然多存1萬3,780元(詳見表1)。
「我喜歡存錢,把自己壓得比較緊,寧願年輕時辛苦,也不要等年紀大了還在為錢煩惱。」這是現年35歲的林家樑,為自己11年來存錢歷程,所下的註解。
為什麼他會這麼想?因為存錢過程中他赫然發現:
1.存下來的1元,才是你的。賺來的錢, 不見得是你的。
2.認真工作不一定有錢,可是認真存錢,肯定有錢。
3.理財不是變魔術,只有靠時間與存錢,才能過著財務自由的生活。
事實上,已經存了5個100萬、有一間房的林家樑,現在已經能夠選擇人生,他停掉多個兼差,只留下自己還想做的,多出的空閒時間則拿來看書,透過閱讀的刺激,思考、修正自己的想法與作法。小薪族們,你是否該採取行動了?
【你可以這樣練習】
看完了林家樑的帳戶理財法,你是不是很心動呢?如果你想學習,可以跟著以下步驟開始練習。
Step1
設定目標
如30歲之前存下人生第一個100萬元,或者擁有自己的第一間房。切記,目標不能打高空,得具體可行,不然也是沒有用。
▲設定目標
Step2
擬定做法
你可以只存錢,也可以參考林家樑用不同帳戶管理現金流的方法。他建議先從3個帳戶做起就好,每月收入分配到薪資、投資儲蓄、生活開銷帳戶的比率,分別為10%、60%、30%。
▲擬定做法
Step3
想辦法開源,提高存錢比重
小薪族薪水已經不高,如果還要繼續縮減每個月生活開銷,恐怕很多人會放棄存錢。若想依賴調薪來增加收入,又很難。所以,與其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如果公司有加班或者外面有兼差、接案的機會,在能力與時間許可下,不妨盡量去做。多開源增加收入能讓你存下更多本金,提高存錢效率。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Books/special2.aspx?p=1&id=53236&type=1&s=books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1、赚钱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者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 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富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去尝试,敢于冒险。
4、学习
穷人:学手艺
富人:学管理
5、时间
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赚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赚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也无论钱挣得的是多还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在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
6、归属感
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以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 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的工作几十年,有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得不能再美的理 想。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的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掉。
7、投资及对待财富
穷人: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于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 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 是那样的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一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 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
8、激情(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看 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
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
9、自信
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成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10、上网
穷人:穷人聊天,上猫扑,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
富人: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学习知识,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
馬雲:35歲你還窮?活該你窮!~讀完,就被罵醒了!
你窮,因為你沒有野心
馬雲說:在創辦阿里巴巴時,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 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在銀行上班的朋友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 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乾,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當時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 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一樣的道理。”
馬雲說:很多人一生輸就輸在對新生事物上
第一看不見;
第二看不起 ;
第三看不懂;
第四來不及!
你窮,是因為你沒有野心!
野心,是一種人生在世的偉大理想,一定要實現的宏偉目標。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卻沒有乾不成的事!你的野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寬廣。
一個貧苦不堪的勤雜工, 卻因一次人前的難堪,一次刻骨銘心的受窘,竟然成為舉世矚目、無比富有的女中豪傑!
最初,她在一家大公司裡,是工作在最底層的員工, 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清掃衛生,根本沒有人注意她。一次,因為沒帶工作證,她被公司的門衛攔在門外,不准進入。她告訴門衛,自己確確實實是公司的員 工,此次是為公司買辦公用品去了。然而她好話說了一大堆,門衛仍然對她不屑一顧,不准她入內。這期間,她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年齡相仿、身著職業裝的白領們先 後進入了公司的大門,根本沒有出示工作證。於是她問門衛:“這些人沒有出示工作證, 怎麼也都進去了?”門衛用一種鄙視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冷地一擺手,那意思就是說:“走遠點,別煩我!”。她感到了莫大的羞辱, 自尊心彷彿被門衛狠狠的踩在腳下,跺個稀巴爛!她看看自己寒酸的衣著,和手中推著臟兮兮的平板車,再看看那些衣著華麗、她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驟然品嚐到 被人歧視的酸楚,她的心發跳、臉發燙,渾身顫抖。
這時,就在這時,一個誓言,在她的心頭轟然炸響:我一定要創造奇蹟,成為萬人矚目的富姐,成為舉世聞名的強人!讓這種恥辱永遠的埋藏地下!
從此以後,她開始利用一切機會來充實自己。每一天, 她第一個來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她分秒必爭,將別人隨隨便便丟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和工作上。很快, 她就脫穎而出了。在同一批騁用者中,她第一個做了業務代表。接著她又依靠超人的努力,成為這家跨國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她學歷並不高,只有自考專科文憑,在 中國的經理中被尊為“打工皇后”,後來,她又任微軟公司中國公司的總經理。她,就是商界女傑吳士宏!
試想,如果當初,吳士宏沒有改變命運的決心,沒有成為富人的野心,或許,她一輩子都是那個貧窮而卑微的勤雜工!是野心,是無堅不摧的野心, 鑄就了輝煌!
大部分窮忙的人們(一分鐘不到2元)工作價值是多少? 可能不到300萬...
大部分窮忙的人們(一分鐘不到2元)工作價值是多少? 可能不到300萬...
假如你的身體最後終老前都沒被操壞的很嚴重,而且死的痛快,那就恭喜囉!
假如你的身體被操出一堆病痛,或是精神疾病纏身,甚至癱瘓或重病,那就禍延子孫了...
[認清自己的價值] 一分鐘不到2元的工作價值是你所期望的未來嗎?
500萬元,可以做什麼?
若是放在平均報酬率為6%的投資下,則可以穩定的獲得每年30萬元的回報...
若是拿來養小孩的話,也大約可以把小孩養到成人,完成大學畢業的階段........
那麼這些被順利養大的小孩子們,他們所期待的是怎樣的人生?
一分鐘2元的工作價值是你所期望的未來嗎?
每分鐘2元的工作價值究竟是怎樣呢?
一天工作8小時就是480分鐘,所以每天的工作價值就是480*2=960元,約等於1000元...
所以,每分鐘2元也就是相當於每天工作報酬是1000元.
一年有365天,假如工作5天,休假2天的話,那麼可工作天數就是 365*(5/7)=261 天,所以, 每年收入可得到約 261000元...
我就行行好,加上年終和雜七雜八的加給,直接算你30萬元好了...
(不過,你家的老闆可能不會這麼想或這麼好商量的...)
所以,每分鐘2元也就是相當於每天工作報酬約1000元,也相當於每年工作報酬約30萬元.
一個人的"年度工作價值(勞動力租賃價)"有30萬元,這又代表些什麼呢?
請您在此稍微停頓,簡單的自我思考一下,
儘管您的年度工作價值(勞動力租賃價)可能遠比這些還高很多,但是也有很多人根本達不到這個門檻........
每年獲取30萬元.
(1)
假如以父母的觀念來看,養兒育女基本上就是花上20多年,花個大約500萬元,養一個小孩子,
讓他上完大學之後,讓他去社會工作,可能就是看到自家的小孩在領這個薪水...
(2)
假如對一個投資者而言,平均獲取6%的投資報酬率,可能算是一個基本的平均水準.
若是把手上的500萬投資在6%的投資商品上,大概也是可以拿到每年約30萬的報酬...
......
看完了上述這些簡單計算,相信每分鐘工作價值接近2元的人們不知道做何感想?
一分鐘2元的工作價值,真的是你所期望的未來嗎?
你自以為現在努力所獲得的一分鐘2元工作價值的自己,相等於500萬資產嗎?
我猜想...你可能錯了!
你的工作價值不應該是等於500萬的資產...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你的工作價值連500萬的資產都不到,遠低於你所想像的.........
為何我會這麼說?
因為那個500萬的資產本身,它不會生病,不需要吃飯,它不需要費心照顧,也不需要再對它花錢...
它只是一個資產的價值而已,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它不是活生生的人...
它會24小時不間斷的為它的主人增值...
一分鐘2元工作價值的活生生的人們,每年賺到了30萬元,
但是這個人還得休息,還得吃飯,還得給他地方住,生病了還得看醫生,
工作太勞累過度的話,有可能身體不舒服,會爆肝會血尿,還有可能被逼到得看精神科...
老了若是健康的死那就還好,若是殘缺或長期癱瘓病痛的話,還得每個月花費一筆錢幫他請看護.
所以,只有一分鐘2元工作價值的人們,根本不可能達到500萬資產的同等價值水準,也許只有200萬~300萬資產的價值而已吧!
而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面,
工作勞動價值一分鐘不到2元的,其實也是不少,
他們這些人整天辛勤的工作著,卻被老闆們當成可替換的零件一樣,不滿意就辭退掉,或是操壞了就換一個;
他們奠定了這個社會的基礎,成為這個世界滾動的輪軸,可是他們的價值卻是僅僅相當於200多萬的資產而已.
更好笑可能是,有些人們即使想要爭取一分鐘2元的工作,可能還找不到呢!
到底是這個世界看輕了這些人們的價值,還是這些人們高估了自己的價值呢?
......
天知道,是這世界這社會出了啥問題,還是人們自己想不通啊!
偏偏許多窮人們沒有先估量自家的經濟能力,還拼命的花錢找麻煩來量產這種價值可能不到300萬的未來?
然後期望著:[孩子!我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或是說:[孩子!你要好好念書!將來好好賺錢,成為有用的人!]
但是,事實上,賺錢只能賺一分鐘2元,有用也只是對資本家有用而已,然後全家家貧也只能怨懟無法翻身...
這是一個金錢至上(不是至上金牌,也大概是銀牌銅牌了!)的世界,
大部分其實都是資產家在對抗資產家,在比誰的資產比較雄厚,比誰能打垮對方的集團企業.
在這世道之中,大多數人們的個人工作價值已經賤價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了.
個人人力只是資產家他們手上的棋子而已,若是沒啥特殊技能,那麼能 輕易取代掉你的,可能大有人在.
每個人都應該要多知道自己手上有多少籌碼,能和其他人競爭到什麼地步.
沒錢的話,大概也只能在地上爬,勉強求生存求餬口罷了.
笑貧攀富在這個世界是很正常的...
......
非常感謝你們花了兩三分鐘看完這篇!
對於高薪階級的人們,在此就先恭喜你們了,希望你們的飯碗可以捧得夠穩.
而那些其他低薪階級的人們啊...
那麼,我最後再重新問一次:
一分鐘不到2元的工作價值是你所期望的未來嗎?
你是在掙錢?還是在賺錢?
在我們古代造字文化已經很型象的告訴我們了,這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只是我們沒有去研究拆字理解內涵而已了。“掙”字:左邊是手,右邊是爭。意思是你要用自 己的雙手去辛苦的勞動,才能爭取獲得到一點報酬。在這個產生財富的過程中,其始點為物,終點也是物。而且因為它只是對你的勞動付出的報酬,當然,“掙”錢 會來得快,“雙手”有做就有沒做就沒有。往往,報酬都是比較少的。所以屬於報酬這個定義域的財富肯定不多。
它的公式是:物=>錢=>物(數量減少),但“賺”字就不同,它左邊是貝,代表著金錢,右邊是兼職的兼。
古人的意思就告訴我們是用錢兼職去幫我們賺錢,就是讓錢幫我們去工作,而不是我們為錢去工作,目前呢?98%的都是在為錢在工作。但是,錢會生錢嗎?錢自 己是不會生錢的,必須通過購買中間資產環節產生利 潤。這才是真正意義的錢賺錢,也就是財富之源。只要你把它做成一個循環,那財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財富:就是一個人控制與支配金錢能力的體現,支持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只要明白這幾個概念後我們才能知道 怎樣運用我們手中的錢去賺錢,讓錢為我們工作。你的每一項支出都是別人的收入,而你的每一項負債也都是別人的資產。你要時刻牢記,當你歡天喜地的購買你認 為是資產的東西時,往往是有人正在興高采烈地賣這個資產給你,因為他比你更了解這個資產。其實,投資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資產或負債。
所謂“錢賺錢容易“是在經營者俱有賺錢能力的條件下,賺錢才會容易。不是錢本身會賺錢,因為錢是死的,會用的人才能使它變成活的,把錢放在銀行睡覺,雖然 銀行會給你一點點利息,通貨膨脹會把它“吃”掉,必須學會讓錢起來去工作,別躺在那裡睡覺,睡覺的應該是我們。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
你的頭腦是你最有用的資產,但如果使用不當,它會是你最大的負債。富爸爸說:掙大錢與其說是一個物理過程,還不如說是一個心理過程,有人玩的是心跳,有人 則是耐心等待。我們在知道了財富的本質來源,要學會積微成著,積金至鬥,在機遇一瞬即逝中,解放自己的雙手的辛苦勞動,達到最大的財富增值。世界萬物要么 走向成長,要么走向滅亡!
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选择富足:婚礼的财务规划(上篇)—— 婚礼迷思债台高筑
当你看到路上一行排列整齐的名贵房车,一辆紧接一辆地行驶着,每一辆都是彩带飘扬在阳光下异常夺目,领先的那一辆,车头系着一对精致可爱的Hello Kitty公仔,男的西装笔挺,女的白纱飘逸的时候,很自然的你就会知道:有人结婚了!
是的,一套标准的婚礼模式,似乎已在现代人的思想中定型。
一个“正常”婚礼的过程与“方程式”已深深的刻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一般婚礼的花费也已经受大家默认。这就是现代婚礼的“传统”。
至于曾几何时演变成如此?为什么必须要这样?我想除了屈服于传统的思想:“婚礼原本就是这样的啦!”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嘛!不是吗?”
似乎已经找不到有更好的答案了!
前几天与一位年轻人一起用餐就有提到,他正在准备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大挑战:筹备婚礼!
几年前,他靠着辛苦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才筹足的首期钱,买下了自己的屋子。
现在屋价涨了,银行的贷款配套也正好下调利息,他就趁此机会将屋子再融资,多向银行贷款了十多万,大肆装修房子,准备迎接人生大事!
听到这里,心头涌入一个感觉:“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房价涨、利息降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对于这位年轻人却不见其益反见其害,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增加负债和每月支出。
有朝一日,若利息起、收入跌,该当如何?
况且,这只是婚礼的前奏,连场好戏还在后头呢!
多年储蓄“化整为零”
结婚,本是人生大事,也是值得喜庆的日子。但是很奇怪的,这本该幸福洋溢的过程,反而使许多准新人折腾不已。
虽然结婚只不过是那么短短的一天,但是拍照、派喜帖、新房、婚车、宴席、礼饼以及其他繁文缛节的筹备过程,却是一项巨大工程。
在心力交瘁的当儿,“折损”最重的还是自己的钱包。没有三几万元休想结婚!这就是这位年轻准新郎及时下一般人的心声。
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问题,然而大家却抱着一种观念:结婚一世人就只有一次,婚礼得体,才能留下一辈子美好的回忆、婚姻才会有幸福。
为了达到这目的,就算把多年的储蓄“化整为零”也在所不惜。
如果能力所及还不足为患,可怕的是有些能力不足的却不惜举债结婚。如果能找着有钱借贷的亲友或长辈还算不错,因为打着亲情牌,还可能享有“免息”或“无摊还期限”的“自家人”贷款。
无论如何,欠债毕竟还是要还钱,而且还欠下了还不清的人情债。
至于那些“命水”没有这么好,找不着有钱亲友来借贷的,就只有“以卡为友”,通过信用卡预支现金了!
还债路漫长
不管怎样,这都意味着一日风光过后,前面等待的竟是摊还债务的慢慢长路!君不见最近的报道,许多现代年轻报穷人士,是因为婚礼的贷款开始!
当我和这位年轻人谈到这里的时候,他也自觉将会面对如此的前路。
但是因为不敢“挑战”家人和另一半,也只能唯命是从的向传统屈服。
我也曾经目睹一些正在筹备婚礼的准新人,因为对于婚礼的过程各自有不可妥协的要求,最后搞到婚礼告吹、不欢而散!
婚礼VS婚姻
我想,这种种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无非是因为人们对婚礼的迷思,错误的把婚礼当婚姻来看待。
婚姻的幸福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这是从所周知、无可厚非的事实。但婚礼的过程与婚姻的幸福有什么关系,却是考倒众多人的迷思!
由于人们的虚荣心和科技的发达所赐,现今的广告资讯足以让许多人套上错误的遐想:一生的婚姻幸福,始于一个精装设计的婚礼配套!
大家是否有想过:结婚的目的是什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两个情投意合的人想要和对方长相厮守?
如果离开了这目的,我想不管我们接下来再怎么忙,做了什么事,也不会有什么幸福的婚姻可言!
若是为了这目的,婚姻原本就只是两个人的事。只要在双方能力范围内用一些心思筹备、一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婚礼便随之而出。
是的,就如我时常在课程中与未婚年轻人的分享:假如你真正明白到婚姻的意义,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结婚也可以赚钱!但却记,这并不是结婚的目的!
http://www.nanyang.com/node/615635?tid=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