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李嘉誠-勤奮的十三條法則】
1、12歲開始做學徒,不到15歲就挑起一家人生活的擔子,再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當時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識,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 有一點錢都去買書,記在腦子裡面,才去再換另外一本,到我今天來講,每一個晚上,在我睡覺之前,我還是一定的看書,知識並不決定你一生財富的增加,但是你 的機會更加多了,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途徑。
2、無論我晚上幾點睡覺,我都在早晨固定的時間醒來(5點59分),因為要聽早晨的新聞。
3、別人是求學問,我是搶學問。
4、勤奮是一切事業的基礎。要勤力努力,對企業負責、對股東負責。
5、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6、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對你的事業有興趣,你的工作一定會做得好。
7、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極大的關係。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8、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9、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10、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
11、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我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呢?因為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去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日漸提高。
12、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
13、知識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http://tw.gigacircle.com/53484-1
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
听李嘉诚谈科技与未来:私人参与投资科技公司60家,各行业都要高度关注科技带来的运作改变
财新网刊登了一组对华人首富李喜诚的采访实录,采访是以胡舒立为首的财新记者在2013年岁末做的。在这之前,李嘉诚也曾接受包括《南方周末》等在内的南方报系的采访。李氏罕见地亲自接受多家大陆媒体专访,从政经大势到和黄长实运作到科技未来无所不谈,一大背景是其从大陆“撤资”传闻多有四起。李嘉诚大概希望借助与媒体的交流,向外界及高层传达一些正面信息。
这两次专访中对科技的看法摘录如下,看看一枚敏锐犀利的“老钱”怎么感受科技与新事物的发展趋势:
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科技让我心境年轻化
南方周末:你投资了包括Facebook在内的许多高科技企业。你已经85岁了,怎么投资高科技?
李嘉诚:85岁,就不能爱科技吗?我对新科技深感兴趣,令我的心境年轻化。
18世纪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21世纪则是科技革命,不少行业包括国防工业、农业、水利、能源、医疗、生命科技、电讯、互联网等等均有突破性的发展,投资机会数之不尽,应接不暇。
我喜欢新科技,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也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有一项关于农业的项目,一样的土壤、一样的水源,不改农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产量,若这不是新科技,那是什么?现在已证明这项新科技是成功的,并在国内进行试验。
我非常喜欢看书,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它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
如何平衡科技带来的伤害?
南方周末:但是高科技有时也会对现实经济世界中的人带来伤害。在你心里,如何平衡新科技带来的伤害?
李嘉诚:对,新科技机器或仪器可替代工人,速度快,生产力增加。和黄在鹿特丹港的自动化率是90%,在西班牙是60%,在香港是20﹪。
如果通过教育提升工人的知识,他便能操控这些仪器,科技加速,就是另一革命的开始。
早前我应广东省粤东侨博会的邀请,以潮州话录制了一段话,其中提到:科技主导未来,大家都知道,智能机械化的速度将超乎我们的想象,滥竽充数不再,“老牛挤奶”的时代不再,捍卫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资教育和推动教育改革,让我们的下一代永远永远告别落后、参与未来,是有能力者共同的任务。实在是我真挚、充满感情的话。
科技对劳动力带来的挑战,是下一个大机会
财新记者:过去几十年,香港地产是一个大机会,然后全球化是一个大机会,中国市场爆发是第三个大机会,这三个机会你全都抓住了,下一个大机会是什么?
李嘉诚:无论美国,以至全球,都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科技对劳动力带来的挑战。基层劳工的边际劳动力可以是零的。
每间公司都花尽心思提高竞争力,用科技、用数据开源,那么如何节流?随着产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力需要越来越少,一些工种的失业情况只会持续增加,这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靠投资教育,推动改革,培养下一代懂得解决问题、懂得沟通等计算机不能取代的能力。
产业有两种,传统事业还是会有的。至于新的科技,你一定要马上抓住。
以制造业“改进过程”为例,有了科技,生产过程只会不断优化,对未来的制造业带来很大变化。你看这个杯子,现在是用自动化技术制造出来的,若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等於在制造过程中注入“思想”,它能够告诉你如何改善生产。
从前工资便宜,土地便宜,现在未必是绝对有利的条件。以中国的制造业来讲,现时面对不少挑战;最近有一种儿童用的手表手机(Myfilip),跟手机互通的,生产过程只在办公室里进行,180万元的投入资本,就可满足一万个产品的需要,根本不需要为了降低劳工成本而在中国设厂生产,因为所用的工人不多。
再比如说,我有部分投资的一间以色列公司Kaiima,发展了一种农业新技术,用一样的水,一样的土,农产量可以增加30%,并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这个不得了!我原本打算,帮中国争取五年的先机专利,帮助农业增产,但可惜最终没有成功。
在以色列,当地的土壤不太好,当地人就说,“土地不能滋润我们,我们就用脑袋滋润土地。”
马云年轻有为
财新记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问题有很多争论,很多人认为AB股制度或者阿里巴巴所称的合伙人制度,不利于保护小股东权益,也有很多人支持马云的看法,认为唯有创始人才真正关心企业的未来。作为一名杰出的商业领袖,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关系?怎样的治理架构才能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李嘉诚:首先,对于港交所的决定和运作,不作评论。
另外,马云先生年轻有为。对我们民族来说,最重要是代代有杰出企业家,能够投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见到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我内心只会为他们鼓掌打气。就如朋友打高球时又远又准,我们也会高叫一句:“好球﹗”
今天这轮互联网高潮不同于2000年,各行各业都要高度关注运作的改变
财新记者:你在新科技领域有很多投资,如何点评全球最近一轮的互联网企业并购潮?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现在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估值已经很高了,有人认为将会出现2000年前后的dot-com泡沫破裂事件,对此你如何看待?
李嘉诚:我个人认为,今天科技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实际的改变,这次改变,本质上与2000年完全不一样。 我跟很多年轻创业人交谈的时候,发现他们有股很大的热情,改变着我们所认识的“世界”。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若今天这个行业能重新开始,我们会以今天的模式运作吗?”以科技改变运作的方式,是很大的动力,特别是那些能带给现状更高效,更精准运作,更价廉物美的选择!各行各业,都要对运作上的改变高度注意。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李嘉誠 - 六不合作 七不交
【六不合作】
1、不與私慾太重的人合作,因為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與結果。
2、不與沒有使命感的人合作,因為他們以賺錢為目的。
3、不與沒有人情味的人合作,因為在一起會不快樂。
4、不與負能量的人合作,因為他們會消耗你的正能量。
5、不與沒有人生原則的人合作,因為他們認為賺取利益就是人生原則。
6、不與無感恩之心的人合作,因為忘恩的人必然會負義。
【七不交】
1、對父母不孝者不可交!
2、為人刻薄者不可交!
出言不遜、口無遮攔、為人不丈夫,處事不能將心比心,此類人往往會傷害他人,豈能為伍?
3、斤斤計較之人不可交!
凡事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偷機鑽營、耍小心眼兒,似乎以佔便宜方能使其心態安然,相交何宜?
4、不知敬重之人不可交!
俗話曰:來而不往非禮也。凡事有來有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又則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自私只知索取小人何必相交!
5、善於阿諛奉承者不可交!
此輩往往見風使舵,好利忘義,此種自私有餘、無義鼠輩,是人生中最危險的人物,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與其相交焉知禍福?
6、對權貴無原則不可交!
做人有自已的尊嚴和人格,或高官或平民、或大款或貧者,都為血肉之軀,不可仰視以嗅他人鼻息、也不可俯瞰他人使之卑躬屈膝,差距相大者何苦相交。
7、沒有同情心的人不可交!
要么心腸歹毒,要么自私綽綽,此輩為伍如同以狼為伴。
【人生要交的四位朋友】
1、 交一個欣賞你的朋友,在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安慰你幫助你。
2、交一個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緒低落的時候陪伴你鼓勵你。
3、交一個為你領路的朋友,自願做你的墊腳石,帶你走過泥濘,迷霧。
4、交一個肯批評你的朋友,時刻提醒你,監督你,讓你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