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和老何有许多共同点:两人都是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优差,打拼了十多年,都当上了主管。
经过了十多年的储蓄,两人的银行户口,都有20万令吉的定期存款。
在开始进入中年时,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通过投资使手头的20万令吉,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使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将一对儿女送进外国名牌大学,同时在退休后,有足够的老本,过着优质的晚年生活。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两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老黄决定自己创业;老何却选择留在职场,继续打工,但积极进行股票投资。
老黄租了一间店铺,开了一间礼品店,凡事亲力亲为,只请了三名员工负责打理店面生意和送货。
除了做门市之外,作为一名电脑科大学毕业生,他开启了网上购物的生意模式,密切注意礼品市场的“时尚”,想出新的点子,迎合顾客的需求,因此生意火红,第一年就赚回了20万令吉的投资。
这20万令吉的现金,对老黄来说,非常的重要,要知道他是放弃了一份不错的职业,下海创业,他已经没有了稳定的收入。
生活费有着落
有了这20万令吉,不但生活费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他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展业务,假以时日,他的公司有希望申请在创业版上市。
反观选择保持现有职业的老何,希望通过股票投资来增加他的财富,表现又如何?
老 何以20万令吉,买进一批股票,适逢股市牛皮靠稳,不起也不落,他的投资,没有什么斩获,但也没有什么损失,经过了一年,他在股价上得个不赚不亏,他所得 到的,是股息,由于他的买进价格,属于中等,所以他的周息率(D∕Y)也与整个市场的周息率不相上下,约为3%。他每年收到6600令吉的股息,回酬与定 期存款的利息没有两样。
股票 理想投资管道
老黄选择自己创业;老何选择带职投资,两者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就是现金流(cash flow)。老黄独自拥有他的公司,所以,所赚到的20万令吉,全部归他所有,他有应用这笔资金的绝对权利。他可以从中抽出部分作为生活费,也可以全部投资在公司,以扩大业务。
总之,他可以自由应用这20万令吉现金。
老何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问题是他所占的股份数额,微不足道,根本没资格过问公司的运作。
公司是赚了不少钱,但大股东决定只派发微不足道的股息。
藉投资增财富
老何所收到的股息,只有区区的6600令吉,数目太小,根本不能发挥作用。
他惟有希望股市大起,使他的股票价格大涨,以取得更高的回酬,但那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因此他对投资,有一份无可奈何的感觉。
假如我们比较老黄和老何的得失的话,很明显的,自己创业应该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问题是像老黄那样,具备自行创业条件,而又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创业者,毕竟不多。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老黄那样的勇气,辞掉职业,自行创业。
大部份工薪阶级,只好安分守己,做到退休,他们唯一的希望,是藉投资增加财富,股票仍为较为理想的投资管道。
以攻为守获高回酬
实际上,股票和股市,原本就是为没有能力或不懂得创业的人们而存在的。
没有勇气创业的老何,选择股票投资是正确的道路,不过,他必须采取“以攻为守”而不是“以守为攻”的策略,才有可能取得更为合理的回报。
什么是“以攻为守”?就是为自己创造取得更高回酬的有利条件,那就是:
1. 必须坚守价值投资法,通过股票投资于某种事业,以分享事业成长的成果。
2. 必须勤做功课,研究上市公司,彻底了解所投资企业的实况。
3. 必须长期投资。
4. 必须坚守反向投资策略。
5. 永不投机。
具备这五个条件,他就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跟创业的回酬不遑多让。
老何若能对上述这五个条件,身体力行,到退休时,即使不如老黄那么富有,但要达到财务自主,并非难事。
总而言之,如果具备条件,自行创业是最佳选择,人生,毕竟应给自己以做一番事业的机会,才不枉此生。
如果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投资股票也不失为可行之道,你要股票投资成功,就必须付出心力,为自己创造取胜的有利条件。
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