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準備金簡單公式
A.開辦費+B.費用 × C.[製作期(月數)+放款期(客戶驗收完成給付貨款的月數)] × 2次循環
A.開辦費
如:營業用設備、設立公司的規費…等一次性費用。
B.費用(每月花費)
例如:
1.辦公室管銷費:辦公室房租、管理費、水費、電費、網路費、雜支。
2.人員管銷費:有雇用員工所支付的單月薪資總和。
3.生活費:不含支付常態性費用的日常開支,食衣交通娛樂費用。
4.應付款:住家房租、貸款、保險費。
C.製作成本
分為:
1.製作期:平均完成案件的時間,從接洽簽約到交稿驗收完成。
2.放款期:客戶確認驗收無誤後,給付貨款的時間長度。
舉例說明,若開辦費用為10萬元,每月薪資與營銷費用為5萬元,回收帳款時間月數為五個月,則計算方式為10+5×5×2循環=60,表示需準備至少60萬元來度過第一次收款期。
reference: http://www.moneyweekly.com.tw/Journal/article.aspx?UIDX=16810994720&pagenum=1
y@uy 理财+养生 记事本
收集所有相关新闻
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转]Mr. Market 市場先生 談 股票的初步
Mr. Market 市場先生 談 股票的初步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投資不用急,慢慢來,
我們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投資不用急,慢慢來,
我們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股票是怎麼來的?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發行股票,是一間公司籌資的手段之一
股票就是一間公司的所有權憑證
借錢有利息還不出來的風險,用股票籌資則需讓出部分所有權,公司虧損時風險較低
正好Tom有一位朋友 James 對投資他的生意很有興趣,
他最近剛賣了一棟房子因此正好有閒錢可以投資。
因此決定讓James出資1500萬元入股,成為股東。
Tom也因此有足夠資金擴大經營,順利處理更大的訂單。
他們約好,Tom持有90%股票,James持有10%股票。
如此一來,
在法律上James就有了這間公司的一部分的所有權,擁有分享公司獲利的權利。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假如明年公司賺了1000萬元淨利,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James佔了10%股份,可以分到100萬元。
但如果明年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大幅虧損,Tom和James就要一起承擔這個風險。
正好Tom有一位朋友 James 對投資他的生意很有興趣,
他最近剛賣了一棟房子因此正好有閒錢可以投資。
因此決定讓James出資1500萬元入股,成為股東。
Tom也因此有足夠資金擴大經營,順利處理更大的訂單。
他們約好,Tom持有90%股票,James持有10%股票。
如此一來,
在法律上James就有了這間公司的一部分的所有權,擁有分享公司獲利的權利。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假如明年公司賺了1000萬元淨利,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James佔了10%股份,可以分到100萬元。
但如果明年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大幅虧損,Tom和James就要一起承擔這個風險。
按照股權比例可以分享公司利潤,也共同承擔風險
大多時候擁有股票,就像出錢投資朋友的公司一樣,分享利潤,但沒有控制權
舉凡是世界上非常有錢的人,一定都擁有一大堆股票。
要取得股票,可以像Tom一樣成立公司,發行股票,
或是像James一樣,向別人購買股票,同樣獲得公司的所有權。
要取得股票,可以像Tom一樣成立公司,發行股票,
或是像James一樣,向別人購買股票,同樣獲得公司的所有權。
要擁有股票的方式,一種是成立公司發行股票,一種是向他人購買
公司可以將獲利保留在公司繼續投資,或是發還給股東
Tom可以決定,
將公司賺的獲利繼續投資以獲取更多報酬,稱為保留盈餘,
或是公司並沒有辦法將這筆錢做更好的運用,
因此將多餘的現金發還給股東,
稱為 配息,配發的股利稱 現金股利。
反之,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透過公司的系統運作,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當公司認為資金沒有洽當的運用機會,不需要這麼多資金,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股東拿到這筆錢,也許無法像公司一樣再投資創造很高的獲利,
但可以自行運用,例如說拿去買其他股票。
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將獲利配發回股東身上,公司的資產仍是屬於股東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Tom可以決定,
將公司賺的獲利繼續投資以獲取更多報酬,稱為保留盈餘,
或是公司並沒有辦法將這筆錢做更好的運用,
因此將多餘的現金發還給股東,
稱為 配息,配發的股利稱 現金股利。
反之,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透過公司的系統運作,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當公司認為資金沒有洽當的運用機會,不需要這麼多資金,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股東拿到這筆錢,也許無法像公司一樣再投資創造很高的獲利,
但可以自行運用,例如說拿去買其他股票。
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將獲利配發回股東身上,公司的資產仍是屬於股東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公司配發多少現金股利並不重要,獲利的多寡才是公司好壞的關鍵
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要從公司的價值開始說起,
一間公司最基本的價值,稱為淨值,也稱為股東權益,
淨值 是股東投入的資金,以及企業獲利、虧損的總和,
當一間公司甚麼都還沒開始做時,淨值就只是股東投入的資金,
隨著獲利增加,
股東權益越大,代表企業的價值越高。
Tom咖啡器材公司,投資了15,000萬元,這筆金額也稱為公司的股本。
Tom佔了其中90%,13500萬元,共1350萬股,
James占了10%,1500萬元,共150萬股,
所謂每股淨值,就是 每1股價值,一開始都是10元,
公司還沒開始獲利時,每股淨值是10元,
( 台灣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票面額,固定是10元,
國外沒有每一股多少錢的限制,可以是一股0.1美金,
目前台灣已經修法,不再有股票固定面額的限制,於2014年開始實施)
Tom將這些資金投入人力、技術、機具以後,
產生了20%的獲利,這個報酬率稱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
代表公司每股的淨值創造了多少百分比的獲利。
淨值10元,20%的報酬率相當於2元的每股盈餘
公司每股價值成長為12元。
淨值 10元/股 + 10元/股 x 20%報酬率 = 12元/股
公司如果沒有保留盈餘,每次都將賺到的錢發還給股東,
很可能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過張規模,或是錯過一些投資的機會。
反之,
如果將資金留在公司,公司又能將他好好的運用,則會產生複利的效益。
比方說,一開始10元的淨值,每年 股東權益報酬率 20%,
每年都保留盈餘,或每年都發放現金股利,
過了10年會差多少呢?
保留盈餘,每年EPS逐年增加,過10年後 淨值為 61.9元,獲利519%。
發放現金股利,每年配2元現金股利,過10年後 淨值為 30元,獲利200%。
僅僅是最基本的差別,就相差大約2.5倍。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運用 保留盈餘,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將已經獲利的部分再投入,就可以創造更多回報。
如果發回現金鼓勵,這筆現金就要由股東自己想辦法運用,讓它創造同等的效果。
在現實中,公司不見得每年都能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透過保留盈餘,資金可能作為擴張的投資,或應付急需的資金缺口。
資金透過公司的營運系統創造價值,
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保留盈餘在長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效益。
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要從公司的價值開始說起,
一間公司最基本的價值,稱為淨值,也稱為股東權益,
淨值 是股東投入的資金,以及企業獲利、虧損的總和,
當一間公司甚麼都還沒開始做時,淨值就只是股東投入的資金,
隨著獲利增加,
股東權益越大,代表企業的價值越高。
Tom咖啡器材公司,投資了15,000萬元,這筆金額也稱為公司的股本。
Tom佔了其中90%,13500萬元,共1350萬股,
James占了10%,1500萬元,共150萬股,
所謂每股淨值,就是 每1股價值,一開始都是10元,
公司還沒開始獲利時,每股淨值是10元,
( 台灣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票面額,固定是10元,
國外沒有每一股多少錢的限制,可以是一股0.1美金,
目前台灣已經修法,不再有股票固定面額的限制,於2014年開始實施)
Tom將這些資金投入人力、技術、機具以後,
產生了20%的獲利,這個報酬率稱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
代表公司每股的淨值創造了多少百分比的獲利。
淨值10元,20%的報酬率相當於2元的每股盈餘
公司每股價值成長為12元。
淨值 10元/股 + 10元/股 x 20%報酬率 = 12元/股
公司如果沒有保留盈餘,每次都將賺到的錢發還給股東,
很可能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過張規模,或是錯過一些投資的機會。
反之,
如果將資金留在公司,公司又能將他好好的運用,則會產生複利的效益。
比方說,一開始10元的淨值,每年 股東權益報酬率 20%,
每年都保留盈餘,或每年都發放現金股利,
過了10年會差多少呢?
保留盈餘,每年EPS逐年增加,過10年後 淨值為 61.9元,獲利519%。
發放現金股利,每年配2元現金股利,過10年後 淨值為 30元,獲利200%。
僅僅是最基本的差別,就相差大約2.5倍。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運用 保留盈餘,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將已經獲利的部分再投入,就可以創造更多回報。
如果發回現金鼓勵,這筆現金就要由股東自己想辦法運用,讓它創造同等的效果。
在現實中,公司不見得每年都能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透過保留盈餘,資金可能作為擴張的投資,或應付急需的資金缺口。
資金透過公司的營運系統創造價值,
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保留盈餘在長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效益。
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備註:
在經驗上,我覺得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
經營者應該要追求財務報表上的 股東權益的報酬率 最大化,
事實上不是這樣,財務數據只是一時,
應該避免美化短期財務教孝 而犧牲長期利益。)
一般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是 -20% ~ 50% 之間,
公司經營有可能虧損,且過程起伏往往非常劇烈,
但長期而言,平均值大約落5%~10%之間,
如果和存款利率相比,可以說是高出好幾倍!
在經驗上,我覺得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
經營者應該要追求財務報表上的 股東權益的報酬率 最大化,
事實上不是這樣,財務數據只是一時,
應該避免美化短期財務教孝 而犧牲長期利益。)
一般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是 -20% ~ 50% 之間,
公司經營有可能虧損,且過程起伏往往非常劇烈,
但長期而言,平均值大約落5%~10%之間,
如果和存款利率相比,可以說是高出好幾倍!
股票的長期平均獲利落在5%~10%之間,遠高於定存,但短期內則是高低起伏不定
如果Tom的咖啡器材公司,突然遇到景氣短暫的低迷,
獲利有可能短時間內受到重創。
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倒閉,投資的金額血本無歸,
而要避免這狀況,全仰賴經營者的努力。
如果Tom的咖啡器材公司,突然遇到景氣短暫的低迷,
獲利有可能短時間內受到重創。
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倒閉,投資的金額血本無歸,
而要避免這狀況,全仰賴經營者的努力。
股票的風險,來自公司獲利的起伏不定,最壞的情況是公司倒閉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公司獲利增加,公司價值也因此提升,
股票的價值也會因此提升。
反之,如果公司的營運急轉直下,
公司不但不賺錢,還一直賠錢,股價最後有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個因素是,投資人認定的價值,
比方有另一個投資人Leo,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他估計隔年有可能會達到5元/股,甚至更高,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又或者是有另一個投資人,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公司獲利增加,公司價值也因此提升,
股票的價值也會因此提升。
反之,如果公司的營運急轉直下,
公司不但不賺錢,還一直賠錢,股價最後有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個因素是,投資人認定的價值,
比方有另一個投資人Leo,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他估計隔年有可能會達到5元/股,甚至更高,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又或者是有另一個投資人,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說到這裡,
這間咖啡器材公司的例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股票有甚麼不同呢?
差別在於,這是一間私人公司,並沒有公開發行,
所謂公開發行,就是指讓出股權,對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募資,
任何人都可以藉由買入股份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股票,所以股票如果隨便亂公開發行,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因此,
公司要成立夠久、規模要夠大,而且一定要有賺錢!才准許公開發行。
台股上市資本額要達6億以上,
Tom的咖啡器材公司,資本額 1億5000萬,尚未達到上市標準。
對公司來說,公開發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籌集到大量的資金,
缺點是公司資訊要對外公開,很難隱藏商業機密。
對原有股東來說,原本沒有公定價值的股票,很難轉手,因此沒有價值,
如同電影 - 華爾街之狼中,李奧納多販賣的那些未上市股票,
大多數最後都變成不值錢的廢紙。
實際上,股票在上市之前很難有任何價值,公司透過股票籌資因此格外困難。
它也沒有公定價,只能私下交易自行決定價格,
而上市股票則是有了市場的公訂價,
他們可以透過公開市場賣出股票,將過去的的努力轉換成現金,或是繼續持有。
對投資人來說,
公開發行則是讓普羅大眾得到了一個安全的機會,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你也許可以像James一樣買進持有私人企業的股份,但風險相對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爾街之狼一樣的未上市股票詐騙仍一直存在,
他們往往會開出 300%、500%這種驚人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上鉤,
我有個朋友剛踏入社會就和他女朋友一起投入了50萬元,
第一次買股票的朋友,千萬要避開這個陷阱!
說到這裡,
這間咖啡器材公司的例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股票有甚麼不同呢?
差別在於,這是一間私人公司,並沒有公開發行,
所謂公開發行,就是指讓出股權,對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募資,
任何人都可以藉由買入股份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股票,所以股票如果隨便亂公開發行,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因此,
公司要成立夠久、規模要夠大,而且一定要有賺錢!才准許公開發行。
台股上市資本額要達6億以上,
Tom的咖啡器材公司,資本額 1億5000萬,尚未達到上市標準。
對公司來說,公開發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籌集到大量的資金,
缺點是公司資訊要對外公開,很難隱藏商業機密。
對原有股東來說,原本沒有公定價值的股票,很難轉手,因此沒有價值,
如同電影 - 華爾街之狼中,李奧納多販賣的那些未上市股票,
大多數最後都變成不值錢的廢紙。
實際上,股票在上市之前很難有任何價值,公司透過股票籌資因此格外困難。
它也沒有公定價,只能私下交易自行決定價格,
而上市股票則是有了市場的公訂價,
他們可以透過公開市場賣出股票,將過去的的努力轉換成現金,或是繼續持有。
對投資人來說,
公開發行則是讓普羅大眾得到了一個安全的機會,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你也許可以像James一樣買進持有私人企業的股份,但風險相對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爾街之狼一樣的未上市股票詐騙仍一直存在,
他們往往會開出 300%、500%這種驚人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上鉤,
我有個朋友剛踏入社會就和他女朋友一起投入了50萬元,
第一次買股票的朋友,千萬要避開這個陷阱!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是長期而言,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享有公司賺錢帶來的好處。
剛有提到,大多數公司每年的獲利長期平均約 5~10%。
不需要特別做功課,只需要從台灣50中挑出長期穩定的股票即可。
比方 台積電、台塑、統一超、中華電信等等與你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股票。
即使只有平均每年 5%的成長,和放定存( 1.3% )比起來,
20年後,股票累積了 165.3%的報酬, 定存則只有 29.5%的報酬,
長期下來產生巨大的差距。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是長期而言,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享有公司賺錢帶來的好處。
剛有提到,大多數公司每年的獲利長期平均約 5~10%。
不需要特別做功課,只需要從台灣50中挑出長期穩定的股票即可。
比方 台積電、台塑、統一超、中華電信等等與你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股票。
即使只有平均每年 5%的成長,和放定存( 1.3% )比起來,
20年後,股票累積了 165.3%的報酬, 定存則只有 29.5%的報酬,
長期下來產生巨大的差距。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該怎麼做呢?
股票報酬的來源有 2種,
一種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可以觀察公司每年的 每股盈餘(EPS),得知該公司的獲利情形。
雖然平均值是 5~10%,但實際上不同的企業,獲利情況仍有不同,
最低到最高可能有達 -20% ~ 30%,
一來一往之間差異仍然非常巨大。
另一種來源,則是來自股價的價差,
股價的價格,一方面跟公司的盈虧有關係,另一方面跟買賣者的心理期望有關係。
市場上參與買賣的人非常多,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反映公司價值,有時會非常高、有時非常低。
賺取價差,則是藉由判斷價格未來的走勢,買低賣高,獲取中間的差價。
舉例來說,James花了1500萬元買進Tom的咖啡器材公司10%的股份,
等於在未來的幾年,他都可以參與分享公司的獲利成長,
而James將股票轉手賣給 Sam,則是賺取股票的價差。
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該怎麼做呢?
股票報酬的來源有 2種,
一種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可以觀察公司每年的 每股盈餘(EPS),得知該公司的獲利情形。
雖然平均值是 5~10%,但實際上不同的企業,獲利情況仍有不同,
最低到最高可能有達 -20% ~ 30%,
一來一往之間差異仍然非常巨大。
另一種來源,則是來自股價的價差,
股價的價格,一方面跟公司的盈虧有關係,另一方面跟買賣者的心理期望有關係。
市場上參與買賣的人非常多,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反映公司價值,有時會非常高、有時非常低。
賺取價差,則是藉由判斷價格未來的走勢,買低賣高,獲取中間的差價。
舉例來說,James花了1500萬元買進Tom的咖啡器材公司10%的股份,
等於在未來的幾年,他都可以參與分享公司的獲利成長,
而James將股票轉手賣給 Sam,則是賺取股票的價差。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要預測公司成長,以及股價價差,
市場上仍有一些跡象可循,主流的分析方法如下:
基本面分析:
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
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字、甚至判斷經營者的人格特質,
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
技術面分析:
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已經反映在價格,
包含公司的本質、未來的成長、群眾的情緒等等,
透過分析這些價格的走勢、圖形,去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
籌碼面分析:
假設市場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它相信手上資金比較多的人,行事會比較謹慎,勝算也會比較高。
透過市場上公開的資料,找到這些特定人士的蛛絲馬跡,
並且跟隨他們的腳步,勝算會比較高。
使用這些方法,都必須投入相當多額外的時間,
長期來說,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報酬,將報酬從 5~10%提升到更高!
關於這三個面向的關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投資分析的三大主流。
要預測公司成長,以及股價價差,
市場上仍有一些跡象可循,主流的分析方法如下:
基本面分析:
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
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字、甚至判斷經營者的人格特質,
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
技術面分析:
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已經反映在價格,
包含公司的本質、未來的成長、群眾的情緒等等,
透過分析這些價格的走勢、圖形,去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
籌碼面分析:
假設市場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它相信手上資金比較多的人,行事會比較謹慎,勝算也會比較高。
透過市場上公開的資料,找到這些特定人士的蛛絲馬跡,
並且跟隨他們的腳步,勝算會比較高。
使用這些方法,都必須投入相當多額外的時間,
長期來說,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報酬,將報酬從 5~10%提升到更高!
關於這三個面向的關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投資分析的三大主流。
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三種方法我並不會只偏重其中一種,而是盡可能的利用各種資訊,
配合數據統計的結果,來做出有利的判斷!
配合數據統計的結果,來做出有利的判斷!
總結
股票是一間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發行股票是公司的募資方式的一種,另一種方法是舉債借錢,
和舉債相比,發行股票的好處是不用付利息,缺點是要讓出一部分的經營權。
買了股票以後,投資人就等於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可以根據股權比例分享利潤,但也一起承擔風險。
雖然是擁有者,但因為大多時候我們持股比例通常都很低,對公司營運並沒有控制權。
要取得股票的方法,有創立公司發行股票,或是向他人購買,
舉凡世界上的有錢人,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股票。
公司每年都會結算獲利,將賺到的錢選擇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發股息給股東,
但一間公司的好壞是取決於他賺多少獲利,而不是發多少股息。
公司可以運用保留盈餘,產生複利的效益,加速公司成長,
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股東的價值 (股東權益) 最大化。
一間公司長期成長大約落在5%~10%中間,比放定存好上很多,
但那是平均值,如果每年分開來看,上下都會有一些落差,不同的公司間差異更不平均。
除了公司虧損連連,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倒閉,因此選擇投資對象要格外小心。
股票的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至於想選到獲利更好的公司、賺取價差,獲得更高的報酬,
可以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樣,有稍微了解一點股票是什麼了嗎?
http://mrmarkettw.blogspot.tw/2014/06/mr-market.html
股票是一間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發行股票是公司的募資方式的一種,另一種方法是舉債借錢,
和舉債相比,發行股票的好處是不用付利息,缺點是要讓出一部分的經營權。
買了股票以後,投資人就等於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可以根據股權比例分享利潤,但也一起承擔風險。
雖然是擁有者,但因為大多時候我們持股比例通常都很低,對公司營運並沒有控制權。
要取得股票的方法,有創立公司發行股票,或是向他人購買,
舉凡世界上的有錢人,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股票。
公司每年都會結算獲利,將賺到的錢選擇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發股息給股東,
但一間公司的好壞是取決於他賺多少獲利,而不是發多少股息。
公司可以運用保留盈餘,產生複利的效益,加速公司成長,
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股東的價值 (股東權益) 最大化。
一間公司長期成長大約落在5%~10%中間,比放定存好上很多,
但那是平均值,如果每年分開來看,上下都會有一些落差,不同的公司間差異更不平均。
除了公司虧損連連,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倒閉,因此選擇投資對象要格外小心。
股票的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至於想選到獲利更好的公司、賺取價差,獲得更高的報酬,
可以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樣,有稍微了解一點股票是什麼了嗎?
http://mrmarkettw.blogspot.tw/2014/06/mr-market.html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取消股票面值无碍股价 冷眼: 现在实施嫌太迟
(吉隆坡19日讯)“取消股票的面值,不会影响股票价值。因此,取消面值‘令股票变相贬值’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被称为“基本面大师”的冷眼,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股票无面值制度,在先进国家早已实施,我国现在才实施,其实已嫌太迟。
他说,我国自有股市以来,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有面值,大家习惯了以面值评估股票的价值,现在取消面值,初期难免引起误解和混乱,这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过了一段时间,大家习惯了无面值股票,就会接受,就好像美国的股票投资者一样。美国股票早已实施‘无面值’制度,难道美国的股票就因此贬值了吗?”
扫除上市公司筹资障碍
冷眼说,股票有面值,其实是资金市场的一重障碍,取消面值,实际上是扫除上市公司筹资的障碍。
他说,企业上市的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方便企业筹资。如果没有这个好处,企业根本没必要上市。现在的公司法令规定,上市公司发附加股,售价不能低过面值,使许多需要资金的公司,由于股价低过面值,没有办法发附加股筹资,失去了上市的意义。
削减面值发附加股 非公司亏蚀严重
冷眼说,最近一些上市公司削减面值后发附加股,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这些公司都是因为亏蚀严重才这样做。
“实际上,这些公司中,不乏有利可图、前途展望正面的公司,减面值,并非由于累积亏蚀,而是方便以股票市价发附加股筹资。”
他说,由于公司法令规定附加股的发售价,不得低过面值,这些公司的股价,长期在面值之下,如果不削减面值,根本不能发附加股。在取消面值之后,上市公司可以以市场所接受的价格发附加股,不再受“面值”的限制,企业资金不足或陷困的可能性将大减。
评估股价首重股票数目
取消面值之后,投资者怎样评估股票的价值?
冷眼提醒公众,在评估股票价值时,最重要的是股票的数目,而不是面值。
他说:“购买股票,就是购买公司的股份,你所持股份的每股价值,是按照你所持股本的巴仙率来摊分资产和盈利的。
“假如这家公司的股东资金为100令吉,股票数目为100股,则每股资产价值为100令吉÷100=1令吉。
“无论这100股的每股面值为50仙或是10仙,或是没有面值,只要是分为100股,则每股的资产价值都是1令吉。”
他说,在取消面值后,投资者只要以公司的股东基金(Equity或Shareholders Fund),除以股票的数目,即可得出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
同样的,公司的净利除以股票的数目,即可得出每股净利。
取消面值以及每股的净有形资产价值(NTA)和每股净利(EPS),跟取消面值之前完全一样。
所以,冷眼说,取消面值不会影响股票的价值。
公司盈利影响股票
他说,股票的价值不会因为有无面值而有所增减,能够影响股票的是公司的盈利及前途展望。
“只要盈利持续上升,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就会持续上升,基本面是否强稳才是最重要的投资准则,不是面值,投资者不必为无面值而过虑。”
http://www.nanyang.com/node/622205?tid=460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椰子水與青木瓜茶 尿酸、痛風與胃痛不見了!】
椰子水與青木瓜茶 尿酸、痛風與胃痛不見了!
神奇的椰子水,痛風患者救星
【椰子有著神奇的功效】
對於治療中西醫束手無策的痛風,卻有令人無法想像的療效
藥書泰斗嘉眾草師表示,根據統計發現,國人尿酸過高的情
(1)尿酸產生過多;
(2)尿酸排泄減少。
許多患者只有血清尿酸鹽濃度的增高而沒有臨床症狀,只有
當體液中尿酸濃度超過此值時,將因過剩而在組織中沈積,
【他們所提供的忌食食物包括有】:
雞、鴨、鵝、豬等內臟,以及魚、黃豆、發芽豆類、含酵母
以上的食物對痛風患者來說,每一樣都必須忌口,那麼在飲
為了對付中西醫束手無策的痛風,嘉眾草師特別介紹椰子食
如果沒有新鮮椰子,剝殼椰子也可以,每個約在廿至四十元
【椰子會不會太涼?】
嘉眾草師表示,許多人耽心椰子會不會太涼?其實這是多慮
【青木瓜泡茶加新鮮椰子汁 痛風再見了!】
藥書泰斗--嘉眾草師親自調製改良式青木瓜泡茶法,療效
【方法】
首先購買一個小型青木瓜,洗淨,不削皮,去子,切成小丁
嘉眾草師表示,據實際臨床經驗,加入新鮮的椰子汁效果更
台南縣仁德鄉後壁村長劉結慶患胃痛多年,把青木瓜當做茶
劉村長表示,茶葉使用一般品質的烏龍茶即可,味道不錯,
種植木瓜多年的農民徐福昌說,本地民眾所指的青木瓜,就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搞懂3張表變身記帳達人
追根究柢來說,許多上班族賣命工作卻存不了錢、最後落得窮忙一場,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沒有做好「收支管理」的工作。許多上班族只知道自己每個月薪水領了多 少,卻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才會不斷讓錢在盲目消費中流失。因此,「抓漏」的第一步必須先學會記錄「收支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支出」的 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先從記帳開始。
在薪資凍漲、物價卻飛漲的年代,不少上班族即使賣命工作仍大嘆:「為何怎麼樣努力,都存不了錢?」有些人已經是公司的主管級幹部了,月收入在5 萬元以上,和別人相比來說,已算是不錯的薪資水準,但是由於工作忙碌,始終沒有積極理財,甚至因為工作壓力大,不時就有「犒賞自己」的心態出現。
這樣的上班族,可能每天固定喝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外,趁著休假空檔,還不時出外逛街血拚,或者窩在家裡看拍賣網站,為自己增添新行頭,每年更是安排兩次以上 出國旅遊散心。如此花錢如流水的態度,很容易使一個已經出社會工作8 年的人,存款帳戶的數字仍停留在5 位數,沒有進一步突破。
追根究柢來說,許多上班族賣命工作卻存不了錢、最後落得窮忙一場,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沒有做好「收支管理」的工作。許多上班族只知道自己每個月薪水領了多 少,卻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才會不斷讓錢在盲目消費中流失。因此,「抓漏」的第一步必須先學會記錄「收支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支出」的 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先從記帳開始。
1 收支表確實掌握現金流向
記帳,除了讓自己了解錢的流向,還能幫自己區分出「需要」和「想要」的不同,然後才能進一步控管消費。例如,當你以前每天喝1 杯35 元的珍珠奶茶時,看似不多,但1 個月記錄下來,就會發現總金額高達1,000 多元。然而,我們一經檢討,就可以發現這項支出屬於「想要」的支出,不僅過於浪費,又讓自己發胖。如此權衡得失之後,就能戒掉這個沒事猛喝奶茶的習慣。
只要分清楚是「需要」還是「想要」,大部分的人就能自我決定如何改善消費習慣。同時,長期記帳下來,另一個附加優點,就是增加消費的敏感度,有助於自己在消費當下就知道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多花。
其次,在確實記帳之後,就要透過收支表分析現金流量,進一步算出每一類消費的比例。在網路上,可下載到已經設定好計算加總功能的Excel 電子收支表( 下載網址:http://www.crown.org.tw/web/1717072/26),也可再進一步改編成適合自己使用的版本。
電子收支表的內容,主要先區分為「收入」與「支出」兩大項,收入的項目中又可分為「經常性收入」如每月固定薪資,以及「非經常性收入」如獎金或理財收入, 而支出項目也可再劃分為「經常性支出」和「非經常性支出」,前者包括儲蓄、水電費、房租、三餐費用等,後者如購買報章雜誌或交際聚餐費用等。各項目每日記 錄加總後,再更新到年度收支表中,縱軸可觀察每個月份的收入、支出總金額,橫軸則可分析每一收入或支出項目占整年度的比例。如此一來,便可加以檢討哪些項 目超支,控管消費習慣。
2 預算表控制消費進度
養成記帳習慣、掌握收支流向後,就可再往下一階段邁進—製作年度預算表。製作預算表時,可先根據上一年度的收入來規畫,再參考過去的記帳明細,來編列每月 預算,同樣也可區分為「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收支項目。分類之後便能了解,有哪些項目是固定且必須的支出,哪些項目則有節省的空間。
此外,對於收支敏感度較低的人,不妨考慮再將每月非經常性支出的預算除以4,以「週」為單位來控制消費進度。除了確實記帳,也要養成至少每季檢視收支與預算表的狀況確實掌握現金流量和預算控制。
3 資產負債表,觀察「身價」是否成長
一般來說,收支表呈現的是流量的概念,而年度資產負債表呈現的則是存量的概念。除了收支表和預算表外,如果是個人身分,也可以像公司企業一樣,每年製作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如同企業計算淨值,一般人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價」有多少。
淨值的計算公式:資產-負債=淨值
高收入的人不見得就擁有高淨值,如果支出控管不當或過度舉債,還是會降低淨值表現。我們不妨在每年年底時挑選一天進行結算,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可區分兩大項目:
一、資產項目:
「流動性資產」:現金或銀行定存
「投資性資產」:股票、基金、非自住的房地產等
「自用型資產」:自住房地產、汽車、珠寶等
二、負債項目:
「消費性負債」:信用卡、信貸或分期付款
「投資性負債」:股票融資金額
「自用性負債」:自住房地產的房貸
4 老是忘了記帳怎麼辦?
有些人總覺得記帳很繁瑣,而無法持之以恆。有些人以記流水帳方式,消費一筆就記一筆,也有些人將消費分為食、衣、住、行類別來記錄,只要掌握方便、好記的 原則即可。若擔心會有遺漏,也可利用收集發票、收據、悠遊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明細輔助,或目前手機也有記帳APP 程式,隨身記錄消費明細。
然而,有些人記帳的習慣雖然已經培養成功,但偶而也會有忘了消費金額的困擾,於是,他自創「情境式回憶法」,每天上床睡覺前,回憶當天從早到晚的行程,從 「去了哪些地方、見了什麼人」,進而聯想到所消費的項目,例如早上送小孩到學校,一定會花錢買早餐,下午到攝影棚錄影時,一定會有停車費等,每天花5 分鐘回想,再對照發票明細,就能輕鬆完成記帳工作。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1-107365?page=1#
生意人必看的好文章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2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胸怀有多广,人气就有多旺
4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6先赚人心后赚钱
7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第二章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第三章少抖机灵,多讲信誉
1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2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3诚信是立业之本
4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
5别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6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7讲诚信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
8诚实是你最好的广告
9骗子最终会被欺骗
第四章真情付出,才有回报
1有付出才有回报
2尊重自己的员工
3将心比心,多付出一点关爱
4投之以桃,报之以梨
5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爱护
6最直接的感情投资
7有所失必有所得
第五章做生意离不开人脉关系
1人脉决定财脉,左右逢源好赚钱
2累积你的“人脉存折”
3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意外的财富
4朋友多了好办事,利用朋友做生意
5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树”
6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放低身段,结交挚友
9借助贵人成大事
10做生意必须先学会与人打交道
11有人脉就有机遇
第六章做人不要精明,善于合作才能把生意做大
1单干干不长,独行行不远
2做人要大气,合作不忘双赢
3有钱大家赚,做人不要太贪心
4强强联手会更强,商人自我发展的战略
5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
6注重人品,学会选择合作伙伴
7真诚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8永远不要单打独斗
9做人心胸要开阔,互相拆台要不得
第七章做人要灵活,死搬硬套没出路
1肯动脑筋,善于琢磨
2生意人的脑子最值钱
3创新也是一种竞争心态
4以奇制胜,热门之中爆冷门
5争取主动,步步领先
6机动灵活,真假难辨
7做人要果断,做事要迅速
8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9做人要有新观念,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八章低调做人,能方能圆
1低调做人,锋芒毕露必吃亏
2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3商海沉浮,做人不能太单纯
4讲点情面,不要把事情做绝
5机巧做人而不圆滑世故
6要顺水而下,不要逆流而上
7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8既要琢磨事,又要琢磨人
第九章提高修养,自我修炼
1人品修炼:人品是立身之本
2道德修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毅力修炼: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4意志修炼: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5自我修炼: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6性格修炼:在等待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7品质修炼:想好了就出手,决不优柔寡断
8心态修炼:胆大心细,不鲁莽不浮躁
9身心修炼:调养身心,张弛有度
10美德修炼: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1能力修炼:做人要有眼光,眼光决定成败
1吃亏是福,生意人要大方一点
2善举带来人气,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胸怀有多广,人气就有多旺
4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5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6先赚人心后赚钱
7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第二章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第三章少抖机灵,多讲信誉
1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2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3诚信是立业之本
4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
5别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6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7讲诚信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
8诚实是你最好的广告
9骗子最终会被欺骗
第四章真情付出,才有回报
1有付出才有回报
2尊重自己的员工
3将心比心,多付出一点关爱
4投之以桃,报之以梨
5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爱护
6最直接的感情投资
7有所失必有所得
第五章做生意离不开人脉关系
1人脉决定财脉,左右逢源好赚钱
2累积你的“人脉存折”
3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意外的财富
4朋友多了好办事,利用朋友做生意
5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树”
6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放低身段,结交挚友
9借助贵人成大事
10做生意必须先学会与人打交道
11有人脉就有机遇
第六章做人不要精明,善于合作才能把生意做大
1单干干不长,独行行不远
2做人要大气,合作不忘双赢
3有钱大家赚,做人不要太贪心
4强强联手会更强,商人自我发展的战略
5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
6注重人品,学会选择合作伙伴
7真诚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8永远不要单打独斗
9做人心胸要开阔,互相拆台要不得
第七章做人要灵活,死搬硬套没出路
1肯动脑筋,善于琢磨
2生意人的脑子最值钱
3创新也是一种竞争心态
4以奇制胜,热门之中爆冷门
5争取主动,步步领先
6机动灵活,真假难辨
7做人要果断,做事要迅速
8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9做人要有新观念,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八章低调做人,能方能圆
1低调做人,锋芒毕露必吃亏
2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3商海沉浮,做人不能太单纯
4讲点情面,不要把事情做绝
5机巧做人而不圆滑世故
6要顺水而下,不要逆流而上
7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8既要琢磨事,又要琢磨人
第九章提高修养,自我修炼
1人品修炼:人品是立身之本
2道德修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毅力修炼: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4意志修炼: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5自我修炼: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6性格修炼:在等待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7品质修炼:想好了就出手,决不优柔寡断
8心态修炼:胆大心细,不鲁莽不浮躁
9身心修炼:调养身心,张弛有度
10美德修炼: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1能力修炼:做人要有眼光,眼光决定成败
存錢又樂活的儲金法則:50-20-30 分配定律
前陣子分享「3-3-3」預算系統,是個適合初學作預算的方法,相較於多重帳戶管理也較不複雜。今天要分享的這個預算分配策略,跟3-3-3一樣也是我剛
起步學理財時曾經用過的預算方式,同樣也是只有三個帳戶很好上手,只是在分配比例及功能上不太相同,當然也就有不同的優缺點。
不過首先要提醒,不同的預算方法寫出來並非要錯亂大家理財計畫。若你是剛要學作預算的新朋友,也千萬不要陷入煩惱選哪個比較好的掙扎,因為就我個人經驗, 理財並非「一種米養百種人」,每種工具、不同方式都會有適不適合的問題,選擇時只要把握最重要的原則:它要能讓你持續且正確做下去。所以重點還是 在,you know,執行面。
50-20-30的分配方法
這方法我會想分享原因,主要是在它簡單易執行又相當「平衡」(稍後會說明)。每當工作收入進來時,扣除預繳所得稅後,依照比例將其分成三部分:
50% 必要生活費
維持你活下去的必要費用,如伙食費、交通費、房租/房貸、水電瓦斯費、小孩教育費、其他貸款支出……等,至於特價時想買的衣服、鞋子,突然看中的3C手機,當然就不包含在裡面。
20% 理財儲金
存退休金、償還債務貸款、為財務自由準備、緊急預備金等等的錢就是用這些錢。這些錢不見得用作投資用,但只要是跟必要生活費無關,也不是其他消費(見後方)就歸在這裡存起來做日後理財。
30% 樂活消費
這部分的錢是用作提高生活品質的花費。好比旅遊費、第四台費、網路費、手機費、衣著打扮、保養費、寵物飼養費……等。各位看倌應該注意到一件事,第四台、 網路費與手機費不算基本生活費嗎?嗯,你只要想想不吃飯跟不看電視,那個會讓你活不下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所以簡單說就是必要生活費外,你的其他消費就 要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內。
50-20-30 的好處是什麼?
第一,它很容易學習跟上手。除了只需要將收入分成三份外,類別也只分消費與儲蓄兩大類,其中消費才又分成「必要」跟「樂活」兩個,對於初步作預算的人不會 搞混。不同於多帳戶或六個罐子的預算法會專門把投資理財與享樂帳戶拉出來,你只要在每個月先將20%的錢存下來,之後再抓緊生活費用,剩下的30%就可以 用作樂活費用。
第二,它述求生活平衡。這方法早期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很快就讓我在財務上取得平衡。50%必要費用是屬於生活壓力,這些錢是拿到收入一個月內就會進 到別人口袋,可說是最大的負擔;而另一端30%的樂活費,很直接的就是用來平衡這些生活壓力,有時壓力比較大時,甚至一個月花掉20%的樂活費去吃吃喝 喝、遊山玩水也可以。不過有作預算的好處就在這裡,短期為了樂活而先花掉,日後買車、買手機這類高單價品就要犧牲而延後。
第三,收入不穩定時能清楚控管支出。如果工作收入短少,或是生活成本提高而需要省錢時,優先目標就是將樂活費用降低,目標非常明確,所以執行上很單純。
三種不同階段的「50-20-30」
如果你想試試這方法,我建議你依照三種不同階段來實踐。
第一階段:50%生活費用、20%緊急預備、30%樂活消費
對於不同的預算方法,我都建議要先把緊急預備金存滿。所以第一階段建議先將百分之二十的錢拿去存緊急預備金,存滿後始可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50%生活費用、20%償還貸款、30%樂活消費
當預備金存滿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身上貸款情況。除了房貸因為期數長、本金大外,其餘的貸款都要運用每月百分之二十的錢去提前償還。若身上只剩房貸,可以再考慮一部分錢用作還房貸,一部分存退休金或財務自由準備,不過階段目標仍然是以零負債為主。
第三階段:50%生活費用、20%投資理財、30%樂活消費
若身上皆無貸款時,此時你絕對比其他人更接近財務自由,當然底下的資產是愈多愈好,所以這階段就可以將心力全放在投資與準備退休金上。
不過首先要提醒,不同的預算方法寫出來並非要錯亂大家理財計畫。若你是剛要學作預算的新朋友,也千萬不要陷入煩惱選哪個比較好的掙扎,因為就我個人經驗, 理財並非「一種米養百種人」,每種工具、不同方式都會有適不適合的問題,選擇時只要把握最重要的原則:它要能讓你持續且正確做下去。所以重點還是 在,you know,執行面。
50-20-30的分配方法
這方法我會想分享原因,主要是在它簡單易執行又相當「平衡」(稍後會說明)。每當工作收入進來時,扣除預繳所得稅後,依照比例將其分成三部分:
50% 必要生活費
維持你活下去的必要費用,如伙食費、交通費、房租/房貸、水電瓦斯費、小孩教育費、其他貸款支出……等,至於特價時想買的衣服、鞋子,突然看中的3C手機,當然就不包含在裡面。
20% 理財儲金
存退休金、償還債務貸款、為財務自由準備、緊急預備金等等的錢就是用這些錢。這些錢不見得用作投資用,但只要是跟必要生活費無關,也不是其他消費(見後方)就歸在這裡存起來做日後理財。
30% 樂活消費
這部分的錢是用作提高生活品質的花費。好比旅遊費、第四台費、網路費、手機費、衣著打扮、保養費、寵物飼養費……等。各位看倌應該注意到一件事,第四台、 網路費與手機費不算基本生活費嗎?嗯,你只要想想不吃飯跟不看電視,那個會讓你活不下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所以簡單說就是必要生活費外,你的其他消費就 要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內。
50-20-30 的好處是什麼?
第一,它很容易學習跟上手。除了只需要將收入分成三份外,類別也只分消費與儲蓄兩大類,其中消費才又分成「必要」跟「樂活」兩個,對於初步作預算的人不會 搞混。不同於多帳戶或六個罐子的預算法會專門把投資理財與享樂帳戶拉出來,你只要在每個月先將20%的錢存下來,之後再抓緊生活費用,剩下的30%就可以 用作樂活費用。
第二,它述求生活平衡。這方法早期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在於它很快就讓我在財務上取得平衡。50%必要費用是屬於生活壓力,這些錢是拿到收入一個月內就會進 到別人口袋,可說是最大的負擔;而另一端30%的樂活費,很直接的就是用來平衡這些生活壓力,有時壓力比較大時,甚至一個月花掉20%的樂活費去吃吃喝 喝、遊山玩水也可以。不過有作預算的好處就在這裡,短期為了樂活而先花掉,日後買車、買手機這類高單價品就要犧牲而延後。
第三,收入不穩定時能清楚控管支出。如果工作收入短少,或是生活成本提高而需要省錢時,優先目標就是將樂活費用降低,目標非常明確,所以執行上很單純。
三種不同階段的「50-20-30」
如果你想試試這方法,我建議你依照三種不同階段來實踐。
第一階段:50%生活費用、20%緊急預備、30%樂活消費
對於不同的預算方法,我都建議要先把緊急預備金存滿。所以第一階段建議先將百分之二十的錢拿去存緊急預備金,存滿後始可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50%生活費用、20%償還貸款、30%樂活消費
當預備金存滿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身上貸款情況。除了房貸因為期數長、本金大外,其餘的貸款都要運用每月百分之二十的錢去提前償還。若身上只剩房貸,可以再考慮一部分錢用作還房貸,一部分存退休金或財務自由準備,不過階段目標仍然是以零負債為主。
第三階段:50%生活費用、20%投資理財、30%樂活消費
若身上皆無貸款時,此時你絕對比其他人更接近財務自由,當然底下的資產是愈多愈好,所以這階段就可以將心力全放在投資與準備退休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