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Market 市場先生 談 股票的初步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投資不用急,慢慢來,
我們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投資不用急,慢慢來,
我們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股票是怎麼來的?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發行股票,是一間公司籌資的手段之一
股票就是一間公司的所有權憑證
借錢有利息還不出來的風險,用股票籌資則需讓出部分所有權,公司虧損時風險較低
正好Tom有一位朋友 James 對投資他的生意很有興趣,
他最近剛賣了一棟房子因此正好有閒錢可以投資。
因此決定讓James出資1500萬元入股,成為股東。
Tom也因此有足夠資金擴大經營,順利處理更大的訂單。
他們約好,Tom持有90%股票,James持有10%股票。
如此一來,
在法律上James就有了這間公司的一部分的所有權,擁有分享公司獲利的權利。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假如明年公司賺了1000萬元淨利,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James佔了10%股份,可以分到100萬元。
但如果明年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大幅虧損,Tom和James就要一起承擔這個風險。
正好Tom有一位朋友 James 對投資他的生意很有興趣,
他最近剛賣了一棟房子因此正好有閒錢可以投資。
因此決定讓James出資1500萬元入股,成為股東。
Tom也因此有足夠資金擴大經營,順利處理更大的訂單。
他們約好,Tom持有90%股票,James持有10%股票。
如此一來,
在法律上James就有了這間公司的一部分的所有權,擁有分享公司獲利的權利。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假如明年公司賺了1000萬元淨利,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James佔了10%股份,可以分到100萬元。
但如果明年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大幅虧損,Tom和James就要一起承擔這個風險。
按照股權比例可以分享公司利潤,也共同承擔風險
大多時候擁有股票,就像出錢投資朋友的公司一樣,分享利潤,但沒有控制權
舉凡是世界上非常有錢的人,一定都擁有一大堆股票。
要取得股票,可以像Tom一樣成立公司,發行股票,
或是像James一樣,向別人購買股票,同樣獲得公司的所有權。
要取得股票,可以像Tom一樣成立公司,發行股票,
或是像James一樣,向別人購買股票,同樣獲得公司的所有權。
要擁有股票的方式,一種是成立公司發行股票,一種是向他人購買
公司可以將獲利保留在公司繼續投資,或是發還給股東
Tom可以決定,
將公司賺的獲利繼續投資以獲取更多報酬,稱為保留盈餘,
或是公司並沒有辦法將這筆錢做更好的運用,
因此將多餘的現金發還給股東,
稱為 配息,配發的股利稱 現金股利。
反之,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透過公司的系統運作,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當公司認為資金沒有洽當的運用機會,不需要這麼多資金,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股東拿到這筆錢,也許無法像公司一樣再投資創造很高的獲利,
但可以自行運用,例如說拿去買其他股票。
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將獲利配發回股東身上,公司的資產仍是屬於股東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Tom可以決定,
將公司賺的獲利繼續投資以獲取更多報酬,稱為保留盈餘,
或是公司並沒有辦法將這筆錢做更好的運用,
因此將多餘的現金發還給股東,
稱為 配息,配發的股利稱 現金股利。
反之,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透過公司的系統運作,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當公司認為資金沒有洽當的運用機會,不需要這麼多資金,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股東拿到這筆錢,也許無法像公司一樣再投資創造很高的獲利,
但可以自行運用,例如說拿去買其他股票。
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將獲利配發回股東身上,公司的資產仍是屬於股東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公司配發多少現金股利並不重要,獲利的多寡才是公司好壞的關鍵
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要從公司的價值開始說起,
一間公司最基本的價值,稱為淨值,也稱為股東權益,
淨值 是股東投入的資金,以及企業獲利、虧損的總和,
當一間公司甚麼都還沒開始做時,淨值就只是股東投入的資金,
隨著獲利增加,
股東權益越大,代表企業的價值越高。
Tom咖啡器材公司,投資了15,000萬元,這筆金額也稱為公司的股本。
Tom佔了其中90%,13500萬元,共1350萬股,
James占了10%,1500萬元,共150萬股,
所謂每股淨值,就是 每1股價值,一開始都是10元,
公司還沒開始獲利時,每股淨值是10元,
( 台灣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票面額,固定是10元,
國外沒有每一股多少錢的限制,可以是一股0.1美金,
目前台灣已經修法,不再有股票固定面額的限制,於2014年開始實施)
Tom將這些資金投入人力、技術、機具以後,
產生了20%的獲利,這個報酬率稱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
代表公司每股的淨值創造了多少百分比的獲利。
淨值10元,20%的報酬率相當於2元的每股盈餘
公司每股價值成長為12元。
淨值 10元/股 + 10元/股 x 20%報酬率 = 12元/股
公司如果沒有保留盈餘,每次都將賺到的錢發還給股東,
很可能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過張規模,或是錯過一些投資的機會。
反之,
如果將資金留在公司,公司又能將他好好的運用,則會產生複利的效益。
比方說,一開始10元的淨值,每年 股東權益報酬率 20%,
每年都保留盈餘,或每年都發放現金股利,
過了10年會差多少呢?
保留盈餘,每年EPS逐年增加,過10年後 淨值為 61.9元,獲利519%。
發放現金股利,每年配2元現金股利,過10年後 淨值為 30元,獲利200%。
僅僅是最基本的差別,就相差大約2.5倍。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運用 保留盈餘,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將已經獲利的部分再投入,就可以創造更多回報。
如果發回現金鼓勵,這筆現金就要由股東自己想辦法運用,讓它創造同等的效果。
在現實中,公司不見得每年都能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透過保留盈餘,資金可能作為擴張的投資,或應付急需的資金缺口。
資金透過公司的營運系統創造價值,
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保留盈餘在長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效益。
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要從公司的價值開始說起,
一間公司最基本的價值,稱為淨值,也稱為股東權益,
淨值 是股東投入的資金,以及企業獲利、虧損的總和,
當一間公司甚麼都還沒開始做時,淨值就只是股東投入的資金,
隨著獲利增加,
股東權益越大,代表企業的價值越高。
Tom咖啡器材公司,投資了15,000萬元,這筆金額也稱為公司的股本。
Tom佔了其中90%,13500萬元,共1350萬股,
James占了10%,1500萬元,共150萬股,
所謂每股淨值,就是 每1股價值,一開始都是10元,
公司還沒開始獲利時,每股淨值是10元,
( 台灣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票面額,固定是10元,
國外沒有每一股多少錢的限制,可以是一股0.1美金,
目前台灣已經修法,不再有股票固定面額的限制,於2014年開始實施)
Tom將這些資金投入人力、技術、機具以後,
產生了20%的獲利,這個報酬率稱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
代表公司每股的淨值創造了多少百分比的獲利。
淨值10元,20%的報酬率相當於2元的每股盈餘
公司每股價值成長為12元。
淨值 10元/股 + 10元/股 x 20%報酬率 = 12元/股
公司如果沒有保留盈餘,每次都將賺到的錢發還給股東,
很可能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過張規模,或是錯過一些投資的機會。
反之,
如果將資金留在公司,公司又能將他好好的運用,則會產生複利的效益。
比方說,一開始10元的淨值,每年 股東權益報酬率 20%,
每年都保留盈餘,或每年都發放現金股利,
過了10年會差多少呢?
保留盈餘,每年EPS逐年增加,過10年後 淨值為 61.9元,獲利519%。
發放現金股利,每年配2元現金股利,過10年後 淨值為 30元,獲利200%。
僅僅是最基本的差別,就相差大約2.5倍。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運用 保留盈餘,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將已經獲利的部分再投入,就可以創造更多回報。
如果發回現金鼓勵,這筆現金就要由股東自己想辦法運用,讓它創造同等的效果。
在現實中,公司不見得每年都能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透過保留盈餘,資金可能作為擴張的投資,或應付急需的資金缺口。
資金透過公司的營運系統創造價值,
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保留盈餘在長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效益。
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備註:
在經驗上,我覺得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
經營者應該要追求財務報表上的 股東權益的報酬率 最大化,
事實上不是這樣,財務數據只是一時,
應該避免美化短期財務教孝 而犧牲長期利益。)
一般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是 -20% ~ 50% 之間,
公司經營有可能虧損,且過程起伏往往非常劇烈,
但長期而言,平均值大約落5%~10%之間,
如果和存款利率相比,可以說是高出好幾倍!
在經驗上,我覺得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
經營者應該要追求財務報表上的 股東權益的報酬率 最大化,
事實上不是這樣,財務數據只是一時,
應該避免美化短期財務教孝 而犧牲長期利益。)
一般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是 -20% ~ 50% 之間,
公司經營有可能虧損,且過程起伏往往非常劇烈,
但長期而言,平均值大約落5%~10%之間,
如果和存款利率相比,可以說是高出好幾倍!
股票的長期平均獲利落在5%~10%之間,遠高於定存,但短期內則是高低起伏不定
如果Tom的咖啡器材公司,突然遇到景氣短暫的低迷,
獲利有可能短時間內受到重創。
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倒閉,投資的金額血本無歸,
而要避免這狀況,全仰賴經營者的努力。
如果Tom的咖啡器材公司,突然遇到景氣短暫的低迷,
獲利有可能短時間內受到重創。
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倒閉,投資的金額血本無歸,
而要避免這狀況,全仰賴經營者的努力。
股票的風險,來自公司獲利的起伏不定,最壞的情況是公司倒閉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公司獲利增加,公司價值也因此提升,
股票的價值也會因此提升。
反之,如果公司的營運急轉直下,
公司不但不賺錢,還一直賠錢,股價最後有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個因素是,投資人認定的價值,
比方有另一個投資人Leo,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他估計隔年有可能會達到5元/股,甚至更高,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又或者是有另一個投資人,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公司獲利增加,公司價值也因此提升,
股票的價值也會因此提升。
反之,如果公司的營運急轉直下,
公司不但不賺錢,還一直賠錢,股價最後有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個因素是,投資人認定的價值,
比方有另一個投資人Leo,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他估計隔年有可能會達到5元/股,甚至更高,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又或者是有另一個投資人,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說到這裡,
這間咖啡器材公司的例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股票有甚麼不同呢?
差別在於,這是一間私人公司,並沒有公開發行,
所謂公開發行,就是指讓出股權,對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募資,
任何人都可以藉由買入股份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股票,所以股票如果隨便亂公開發行,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因此,
公司要成立夠久、規模要夠大,而且一定要有賺錢!才准許公開發行。
台股上市資本額要達6億以上,
Tom的咖啡器材公司,資本額 1億5000萬,尚未達到上市標準。
對公司來說,公開發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籌集到大量的資金,
缺點是公司資訊要對外公開,很難隱藏商業機密。
對原有股東來說,原本沒有公定價值的股票,很難轉手,因此沒有價值,
如同電影 - 華爾街之狼中,李奧納多販賣的那些未上市股票,
大多數最後都變成不值錢的廢紙。
實際上,股票在上市之前很難有任何價值,公司透過股票籌資因此格外困難。
它也沒有公定價,只能私下交易自行決定價格,
而上市股票則是有了市場的公訂價,
他們可以透過公開市場賣出股票,將過去的的努力轉換成現金,或是繼續持有。
對投資人來說,
公開發行則是讓普羅大眾得到了一個安全的機會,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你也許可以像James一樣買進持有私人企業的股份,但風險相對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爾街之狼一樣的未上市股票詐騙仍一直存在,
他們往往會開出 300%、500%這種驚人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上鉤,
我有個朋友剛踏入社會就和他女朋友一起投入了50萬元,
第一次買股票的朋友,千萬要避開這個陷阱!
說到這裡,
這間咖啡器材公司的例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股票有甚麼不同呢?
差別在於,這是一間私人公司,並沒有公開發行,
所謂公開發行,就是指讓出股權,對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募資,
任何人都可以藉由買入股份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股票,所以股票如果隨便亂公開發行,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因此,
公司要成立夠久、規模要夠大,而且一定要有賺錢!才准許公開發行。
台股上市資本額要達6億以上,
Tom的咖啡器材公司,資本額 1億5000萬,尚未達到上市標準。
對公司來說,公開發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籌集到大量的資金,
缺點是公司資訊要對外公開,很難隱藏商業機密。
對原有股東來說,原本沒有公定價值的股票,很難轉手,因此沒有價值,
如同電影 - 華爾街之狼中,李奧納多販賣的那些未上市股票,
大多數最後都變成不值錢的廢紙。
實際上,股票在上市之前很難有任何價值,公司透過股票籌資因此格外困難。
它也沒有公定價,只能私下交易自行決定價格,
而上市股票則是有了市場的公訂價,
他們可以透過公開市場賣出股票,將過去的的努力轉換成現金,或是繼續持有。
對投資人來說,
公開發行則是讓普羅大眾得到了一個安全的機會,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你也許可以像James一樣買進持有私人企業的股份,但風險相對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爾街之狼一樣的未上市股票詐騙仍一直存在,
他們往往會開出 300%、500%這種驚人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上鉤,
我有個朋友剛踏入社會就和他女朋友一起投入了50萬元,
第一次買股票的朋友,千萬要避開這個陷阱!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是長期而言,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享有公司賺錢帶來的好處。
剛有提到,大多數公司每年的獲利長期平均約 5~10%。
不需要特別做功課,只需要從台灣50中挑出長期穩定的股票即可。
比方 台積電、台塑、統一超、中華電信等等與你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股票。
即使只有平均每年 5%的成長,和放定存( 1.3% )比起來,
20年後,股票累積了 165.3%的報酬, 定存則只有 29.5%的報酬,
長期下來產生巨大的差距。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是長期而言,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享有公司賺錢帶來的好處。
剛有提到,大多數公司每年的獲利長期平均約 5~10%。
不需要特別做功課,只需要從台灣50中挑出長期穩定的股票即可。
比方 台積電、台塑、統一超、中華電信等等與你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股票。
即使只有平均每年 5%的成長,和放定存( 1.3% )比起來,
20年後,股票累積了 165.3%的報酬, 定存則只有 29.5%的報酬,
長期下來產生巨大的差距。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該怎麼做呢?
股票報酬的來源有 2種,
一種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可以觀察公司每年的 每股盈餘(EPS),得知該公司的獲利情形。
雖然平均值是 5~10%,但實際上不同的企業,獲利情況仍有不同,
最低到最高可能有達 -20% ~ 30%,
一來一往之間差異仍然非常巨大。
另一種來源,則是來自股價的價差,
股價的價格,一方面跟公司的盈虧有關係,另一方面跟買賣者的心理期望有關係。
市場上參與買賣的人非常多,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反映公司價值,有時會非常高、有時非常低。
賺取價差,則是藉由判斷價格未來的走勢,買低賣高,獲取中間的差價。
舉例來說,James花了1500萬元買進Tom的咖啡器材公司10%的股份,
等於在未來的幾年,他都可以參與分享公司的獲利成長,
而James將股票轉手賣給 Sam,則是賺取股票的價差。
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該怎麼做呢?
股票報酬的來源有 2種,
一種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可以觀察公司每年的 每股盈餘(EPS),得知該公司的獲利情形。
雖然平均值是 5~10%,但實際上不同的企業,獲利情況仍有不同,
最低到最高可能有達 -20% ~ 30%,
一來一往之間差異仍然非常巨大。
另一種來源,則是來自股價的價差,
股價的價格,一方面跟公司的盈虧有關係,另一方面跟買賣者的心理期望有關係。
市場上參與買賣的人非常多,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反映公司價值,有時會非常高、有時非常低。
賺取價差,則是藉由判斷價格未來的走勢,買低賣高,獲取中間的差價。
舉例來說,James花了1500萬元買進Tom的咖啡器材公司10%的股份,
等於在未來的幾年,他都可以參與分享公司的獲利成長,
而James將股票轉手賣給 Sam,則是賺取股票的價差。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要預測公司成長,以及股價價差,
市場上仍有一些跡象可循,主流的分析方法如下:
基本面分析:
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
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字、甚至判斷經營者的人格特質,
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
技術面分析:
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已經反映在價格,
包含公司的本質、未來的成長、群眾的情緒等等,
透過分析這些價格的走勢、圖形,去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
籌碼面分析:
假設市場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它相信手上資金比較多的人,行事會比較謹慎,勝算也會比較高。
透過市場上公開的資料,找到這些特定人士的蛛絲馬跡,
並且跟隨他們的腳步,勝算會比較高。
使用這些方法,都必須投入相當多額外的時間,
長期來說,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報酬,將報酬從 5~10%提升到更高!
關於這三個面向的關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投資分析的三大主流。
要預測公司成長,以及股價價差,
市場上仍有一些跡象可循,主流的分析方法如下:
基本面分析:
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
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字、甚至判斷經營者的人格特質,
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
技術面分析:
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已經反映在價格,
包含公司的本質、未來的成長、群眾的情緒等等,
透過分析這些價格的走勢、圖形,去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
籌碼面分析:
假設市場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它相信手上資金比較多的人,行事會比較謹慎,勝算也會比較高。
透過市場上公開的資料,找到這些特定人士的蛛絲馬跡,
並且跟隨他們的腳步,勝算會比較高。
使用這些方法,都必須投入相當多額外的時間,
長期來說,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報酬,將報酬從 5~10%提升到更高!
關於這三個面向的關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投資分析的三大主流。
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三種方法我並不會只偏重其中一種,而是盡可能的利用各種資訊,
配合數據統計的結果,來做出有利的判斷!
配合數據統計的結果,來做出有利的判斷!
總結
股票是一間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發行股票是公司的募資方式的一種,另一種方法是舉債借錢,
和舉債相比,發行股票的好處是不用付利息,缺點是要讓出一部分的經營權。
買了股票以後,投資人就等於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可以根據股權比例分享利潤,但也一起承擔風險。
雖然是擁有者,但因為大多時候我們持股比例通常都很低,對公司營運並沒有控制權。
要取得股票的方法,有創立公司發行股票,或是向他人購買,
舉凡世界上的有錢人,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股票。
公司每年都會結算獲利,將賺到的錢選擇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發股息給股東,
但一間公司的好壞是取決於他賺多少獲利,而不是發多少股息。
公司可以運用保留盈餘,產生複利的效益,加速公司成長,
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股東的價值 (股東權益) 最大化。
一間公司長期成長大約落在5%~10%中間,比放定存好上很多,
但那是平均值,如果每年分開來看,上下都會有一些落差,不同的公司間差異更不平均。
除了公司虧損連連,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倒閉,因此選擇投資對象要格外小心。
股票的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至於想選到獲利更好的公司、賺取價差,獲得更高的報酬,
可以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樣,有稍微了解一點股票是什麼了嗎?
http://mrmarkettw.blogspot.tw/2014/06/mr-market.html
股票是一間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發行股票是公司的募資方式的一種,另一種方法是舉債借錢,
和舉債相比,發行股票的好處是不用付利息,缺點是要讓出一部分的經營權。
買了股票以後,投資人就等於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可以根據股權比例分享利潤,但也一起承擔風險。
雖然是擁有者,但因為大多時候我們持股比例通常都很低,對公司營運並沒有控制權。
要取得股票的方法,有創立公司發行股票,或是向他人購買,
舉凡世界上的有錢人,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股票。
公司每年都會結算獲利,將賺到的錢選擇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發股息給股東,
但一間公司的好壞是取決於他賺多少獲利,而不是發多少股息。
公司可以運用保留盈餘,產生複利的效益,加速公司成長,
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股東的價值 (股東權益) 最大化。
一間公司長期成長大約落在5%~10%中間,比放定存好上很多,
但那是平均值,如果每年分開來看,上下都會有一些落差,不同的公司間差異更不平均。
除了公司虧損連連,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倒閉,因此選擇投資對象要格外小心。
股票的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至於想選到獲利更好的公司、賺取價差,獲得更高的報酬,
可以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樣,有稍微了解一點股票是什麼了嗎?
http://mrmarkettw.blogspot.tw/2014/06/mr-market.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