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星期一

WhatsApp 创办人传奇:库姆领援助金移民变富豪

加州矽谷从不缺穷小子变身百万富翁的传奇故事。
面子书以190亿美元(627亿令吉)购并WhatsApp,震撼全球,WhatsApp合夥创办人库姆(Jan Koum)的身世,瞬间成了大众好奇的热门话题。
库姆的窜起,既是天份,也是机运使然。《福布斯》杂志独家披露了库姆从贫穷的乌克兰移民,蜕变成为亿万富翁的详细过程。
库姆出生于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小村庄,他是家中独子,父亲从事建筑业,母亲是家庭主妇。
小时候家里没有热水可用,也很少使用电话,因为电话费很贵。
依旧向往乡村生活
尽管如此,长大之后的他依旧向往乡村生活,这也是他日后对于广告所制造的喧嚣噪音,极度反感的原因之一。
16岁时,库姆随母亲移民至美国加州山景市(Mountain View),栖身在一间两房的小公寓内,父亲则一直留在乌克兰。
离开乌克兰时,库姆的母亲在行李箱内装满了铅笔以及笔记本,如此一来到了美国就不需要再花钱购买文具用品。
平时靠着母亲当保姆、库姆帮杂货店扫地来赚取生活费用,曾过着排队等着领取粮券的日子,后来库姆母亲不幸罹患癌症,两人就靠着政府的伤残津贴生活。
无师自通网路技术 雅虎广告平台幕后功臣
18岁时,库姆去二手书店买书,在家自学电脑网路技术。
后来他在网路聊天软体公司Efnet实习,并加入了名为w00w00的骇客组织,曾经成功入侵美国矽图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伺服器,并且和音乐网站Napster的创办人西恩‧范宁(Sean Fanning)聊天。
之后库姆申请进入圣荷西州立大学就读,晚上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资讯安全测试员。
1997年,他与日后创业夥伴、当时任职雅虎的布莱恩‧阿克顿(Brian Acton)碰面,协助检查公司的广告系统。
阿克顿描述了当时对库姆的第一印象:“他有些特别,说话直接,没有废话,”不像安永其他员工,说话喜欢绕圈子。
库姆也很欣赏阿克顿直来直往的性格,“我们两个都不喜欢拐弯抹角。”两人可说是气味相投。
半年后库姆到雅虎面试,成为基础建设工程师,但是当时他其实还未毕业。
到职后两星期,有一天公司的一台伺服器坏了,雅虎的合夥创办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打手机给库姆,库姆一接起电话便说:“我在上课。”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上课,”费罗回答说,“现在立刻给我进公司。”
费罗希望库姆可以全心工作,库姆原本就对学校的课业兴趣缺缺,因此后来乾脆休学。
接下来的9年,库姆和阿克顿共同见证了雅虎的兴衰起落。阿克顿曾大举投资网路,结果2000年网路泡沫化,阿克顿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库姆则是全心投入广告平台的开发,雅虎于2006年推出广告平台Project Panama,库姆便是幕后功臣之一。
但现在的他,却是对广告厌恶至极,“为广告工作只会令人更加沮丧,”库姆说道,“因为广告做得再好,仍旧无法改善人们的生活。”
买支iPhone改写命运 抓住手机程式起飞机遇
2007年9月,库姆和阿克顿同时挥别雅虎,花了一年的时间到南美洲四处旅行。
之后,两人同时应征面子书的工作,却都吃了闭门羹,库姆仅能靠着在雅虎工作期间存下的40万美元(132万令吉)过生活。
2009年1月,库姆买了一支iPhone,这看似平凡无奇的事件,却成了他的命运转捩点。
库姆立即体认到,上线7个月的App Store必定会开创出全新的市场:手机应用程式。
于是库姆和一位俄罗斯朋友艾力克斯‧费雪曼(Alex Fishman)碰面,讨论开发手机应用程式的想法。
“库姆给我看了他手机里的通讯录,”费雪曼说道,“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通讯录里的每个人名旁边,也能显示这个人的状态,一定会是很酷的一件事。”
库姆自己可以负责后台的开发,但是他还需要一位熟悉iPhone应用程式开发的工程师,费雪曼向库姆推荐了另一位俄罗斯工程师伊格尔‧所罗门尼柯夫(Igor Solomennikov)。
生日当天成立WhatsApp
一开始,库姆就决定将应用程式取名为WhatsApp,因为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英文常见的问候语:What’s up(最近如何?)。
一星期之后,库姆选在他生日当天(2月24日),在加州成立WhatsApp软体公司。
创业初期频频当机 苹果推播功能助长WhatsApp
在初期,WhatsApp却是频频当机;此外,费雪曼安装了WhatsApp之后,发现他通讯录里的朋友当中,只有少数人有安装WhatsApp。
几个月之后,库姆有些不甘愿地承认,他可能要放弃WhatsApp,重新去找工作。但是阿克顿却极力劝阻,“如果你现在放弃了,就是个大笨蛋,”阿克顿说,“再坚持几个月看看。”
究竟是阿克顿有先见之明,还是只为了鼓励好友?但无论如何,幸好库姆听进了阿克顿的话。
2009年6月,苹果增加了推播通知功能,正好帮了库姆一个大忙,库姆趁机更新WhatsApp,每当使用者更新状态时,通讯录里的朋友也会收到通知,因此吸引了愈来愈多使用者。
在当时,黑莓机的BBM已有提供即时通讯功能,但仅限于黑莓机使用;此外,还有谷歌的G-Talk以及Skype。
专心做好一件事 增即时聊天功能用户暴增
随后,库姆发布WhatsApp2.0版,增加了即时聊天功能,使用者立即暴增为25万。
“我只想专心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到好。”
库姆跑去找当时仍失业在家的阿克顿,山景市的红岩咖啡馆(Red Rock Cafe)彷佛成了库姆和阿克顿两人的临时办公室,时常可看到阿克顿忙着写笔记,库姆则是快速地敲打着键盘,如今这家咖啡馆的二楼仍坐满了埋头写着程式码的科技人。
10月,阿克顿从前雅虎同事那里筹得25万美元(82.5万令吉)的种子基金;11月1日,阿克顿正式加入WhatsApp。
随后,iPhone使用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希望使用诺基亚手机和黑莓机的朋友也能安装WhatsApp。
专注开发不作宣传
当时,库姆已考虑要开发Android版,然后他邀请了一位住在加州的老朋友克里斯‧菲佛(Chris Peiffer)负责开发黑莓机版。
2009年12月,库姆再度更新iPhone版WhatsApp,使用者可以传送照片。尽管下载更新版需收费1美元(3.3令吉),但用户数仍迅速暴增。
2011年初,WhatsApp挤进全美App Store前20大应用程式排行榜。
有员工问库姆,为何不透过媒体宣传这件事。库姆回答说:“行销和媒体报道只会引起不必要的干扰,蒙蔽你的眼睛,让你无法专注于产品的开发。”
库姆的拳击教练对他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专心,“我只想专心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到好,”库姆说道。
红衫资本 契而不舍终获入股
WhatsApp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创投的注意,但库姆和阿克顿却是将所有人排拒于门外。
只有红衫资本(Sequoia Capital)的吉姆‧哥兹(Jim Goetz)始终契而不舍,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终于让两位创办人点头,接受红衫资本投资800万美元(2640万令吉)。
两年后,2013年2月,WhatsApp的用户数达到2亿人,员工人数也增加到50人,库姆和阿克顿认为有必要筹募更多资金,红衫资本决定再投资5000万美元(1.65亿令吉)。
再过一年,库姆和阿克顿做出了关键性的决定:将公司出售给面子书,未来他们再也无需烦恼筹资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